■ /
對我省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與整理,了解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創業發展現狀,為這一群體有效實施就業創業,提供可行性方案,提出適合于我省省情的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途徑和實踐對策,進一步豐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教育的理論。
一是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全面實施,在某種程度上激化了自身與社會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無形中增加了社會就業形勢嚴峻性。
二是畢業生就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在自我包裝、就業機會以及人情世故方面的花費逐漸增多,給原本困難的家庭經濟帶來更加沉重經濟負擔。
三是就業歧視嚴重,當前階段各大企事業單位在人員招聘過程中,無論是對應聘畢業生身體健康狀況還是家庭經濟條件,均有著嚴格的篩選標準,對特殊群體的認識存在較大的偏見,普遍認為特殊弱勢群體不利于企事業單位形象的塑造。另外,部分單位認為特殊群體尤其是殘疾人將給單位帶來更大的經濟負擔,盡管該群體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但由于整體投入力度過大,更多時候單位甘愿交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四是專業缺乏競爭力,特殊群體畢業生受經濟條件、自身素質業以及所學專業的限制,無法實現與現代社會的有效銜接。特別是殘疾人群體所開設專業以及課程,從某種程度上看與市場實際需求尚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學校部門應進一步提升殘疾人大學生人才培養效果及質量。
特殊群體與當代社會的融合發展,不僅是群體自食其力和支持國家現代經濟社會建設工作的表現,且標志我國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效率的全面改善。為殘疾人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指導,對其融入社會和實現自身價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殘疾人高等教育目標實現和人才培養也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一方面,加強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由專門的就業指導向特殊群體畢業生普及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概念,使每一個家庭經濟貧困和殘疾人士對自身未來職業發展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深刻領悟職業皎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特殊群體中樹立以自身職業發展和就業需求為基礎的職業規劃意識;
另一方面,全面了解特殊群就業思想。對家庭經濟困難和殘疾人思想動態和擇業心態進行動態掌控,并按照不同思想變化規律開展分類指導;積極推進精準扶貧機制,從經濟、技能以及心理等多個方面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幫扶以及輔導;提升高校就業指導課的實用性,培養學生對各項就業政策、就業形勢以及就業程度的正確認識,向學生提供更加具體化以及個性化的求職技巧和服務咨詢等。
從教育平等性角度出發,為建檔立卡貧困畢業生和殘疾畢業生爭取更多教育機會,為特殊群體創造構建公平的升學環境,加快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畢業生和殘疾畢業生人才培養計劃的優化及完善,為特殊群體創造更多的升學機會和出國留學機會。一方面,設立與本科相匹配的專業,激發特殊群體參與研究生考試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利用現有的健全人的碩士專業招收殘疾人碩士研究生。
特殊群體真正的體面就業需要整個社會的支持和幫助,需要社會轉變觀念,倡導特殊群體平等參與社會,平等接受教育,平等就業,使特殊群體就業的環境得到改善。并且在全社會推廣手語和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就業和融入社會創造無障礙環境。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日趨穩定的今天,國家以及社會各階層價對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為宣傳國家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各地高校扎實開展各種就業援助活動,旨在幫扶大齡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就業困難人員、殘疾登記失業人員及農村建檔立卡貧苦家庭勞動力等。引導他們盡快上崗就業,激發干事的熱情,增強他們融入社會的信心,也是他們擺脫貧困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