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師范大學
近年來,項目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新的培養研究生的程序,得到國內外許多大學的重視。通過搜索關鍵字“高校項目學習”搜索TOP200發現大部分都是圍繞項目學習在某一具體環境中的應用問題,對于項目學習中學習者能力分析談及很少,國外文獻也都是針對項目中的具體實踐做主要闡述,而對高校研究生項目學習方面的元認知能力研究不詳。通過搜索關鍵字“基于元認知”在知網文獻TOP300記錄中發現,研究主要偏向與自主學習、英語、地理以及數學等其他學科的結合方向,國外文獻也是對元認知理論、及元認知能力培養研究較為集中,對于元認知在高校項目學習方面的研究資料稀缺,研究研究生項目學習中主體認元知能力與項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分析如何利用元認知能力提高項目學習質量,對高校項目研究以及研究生個人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
認知心理學家奈爾等人提出認知加工模型,該模型兩個相互關聯的水平組成,元水平和客體水平,在元認知監測過程中,客體水平及時將其當前狀態的相關信息向元水平反饋,在元認知控制過程中,元水平調節客體水平[2];項目學習既“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以學習、研究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通過學生參與一個活動項目的調查和研究來解決問題,以構建他們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運用到現實社會當中去,項目學習具有明顯的學習特點,有特定的問題驅動來組織和激發學習活動,最終的項目結果以產品或作品形式表現,具有多學科知識交叉的特點,同時強調項目學習需要高強度的合作,學習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具有真實的情境作為依托,而且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較多的認知工具和信息資源,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學習過程[3]。
由于高校縣市級研究項目大多由高校教授帶頭申請,所以具有明確的主題以及項目需求,我們在此只討論根據明確的需求下的項目學習過程,一般分為項目探討階段,項目實施階段,成果報告以及項目總評四大主要部分。
(1)項目探討階段。主要圍繞項目的核心需求展開討論,確定精準的研究方向和指標,然后進一步制定實施策略,這個過程需要發揮學生的元認知能動性,如果主體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去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只是被動的接受這一環節的任務,那他就不會去注意認知的有效性,當然也就不會對認知活動進行計劃、體驗、評價和調節,進而影響整個項目的后續進行,至關重要[4]。
(2)項目實施階段。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而組員必須要為自己的子任務全權負責。這時會充分考驗子任務主體的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低下的學生沒有有效的元認知策略,按照以往經驗去試錯性的解決任務中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做無用功,而元認知能力強的學生會根據子任務的目標制定有效的計劃,做好準備,嚴格控制子任務進程并調節過程,檢查結果、反思總結以及采取相關補救措施等。這兩種元認知能力差異會造成任務質量的巨大差異。所以學生的元認知監控直接影響了項目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3)成果報告階段。報告材料的組織者不僅要對項目從定性、定向做出詳細的解釋,還要將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過程、方法、材料以及數據按照邏輯組織清楚。研究者對認知對象如材料的性質、結構,意義,結構的認知能力以及記憶、思維邏輯方面的元認知知識的運用大大影響產品報告的質量,如果實際產品已經做好,而產品報告卻不能有效解釋,這會大大降低項目驗收方對項目的可信度。
(4)總評。總評包括研究團隊內部評價及項目驗收方評價。內部總評根據科研成果以及成果報告為參考依據,以項目需求為標準,對其進行效度分析,根據項目效度調整各個具體環節。評價過程會涉及到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反饋或消極反饋對后續的項目改進有著潛在的影響。而驗收方總評影響著項目整體的效度,在這里暫且不做詳細論述。
通過上述問題的總結以及反思,結合元認知理論知識構建了一個基于元認知的學習模型,該模型主要內容以自我驅動為精神核心參與項目學習,以問題為導向,利用元認知知識、元認監控、元認知體驗整體協調基于任務解決的策略選擇并優化策略方案,積極監督任務實施并同時監督認知能力進展,提升元認知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本文初探了元認知理論與項目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建立了基于元認知的研究生項目學習模型,但還需要實例進一步驗證其有效性,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用更多的實例去驗證該模型,希望專家學者能夠在元認知方向有所突破,為研究提供更多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汪玲,郭德俊.元認知的本質與要素[J].心理學報,2000,32(4).
[2]吳莉霞.活動理論框架下的基于項目學習的研究與設計[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3]曹艷.基于項目的學習促進學生有效解決問題之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4]王會麗.元認知對中學生生物學學習影響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