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廣西師范大學;2.廣西百色市凌云縣中學
歷史學習一定意義上是對歷史的“重現”,歷史離不開人物的活動,而高中歷史選修課《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正是歷史高考的選做之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物活動,以人物為切入點開設模擬課,讓學生演繹中外著名歷史人物,把課堂當舞臺,嘗試讓學生設身處地體驗感受歷史。
在新課改思想的指導下,我們應大膽地、創新性地探索和實踐新的課堂模式,而歷史劇本,是我們創新課堂的一個有效形式,讓學生通過演繹的方式再現歷史場景,切身體驗歷史。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充分準備扮演這些角色,既能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培養學生運用和分析史料,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歷史活動課作為學科活動課,要以發展學生作為活動前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為目標,從而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所以要精心設計歷史活動課的主題。歷史活動課的主題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歷史活動課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進行積極探索并提出具體方案,并按照方案去探索與實踐。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除了從教材、教師上課獲得歷史知識和信息外,學生還應具備獨立探索新知識的能力,使得歷史活動課真正變“活”。要想使活動課變得有意義和更具可操作性,筆者認為應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確定具體實施方案,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2)學生可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人物訪談、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網絡搜集等渠道得到第一手資料;(3)匯總所搜集資料進行歸類整理;(4)小組制作課件和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5)活動評價與總結。
網絡探究課有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特點,近乎逼真的歷史場景和極強的自主選擇歷史內容深受學生的青睞。學生利用網絡平臺自主地、選擇性地進行歷史學習,使學生能夠穿越時空界限,遨游于歷史的海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某一歷史主題,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搜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探索研究,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以分組的形式搜集和整理網絡信息,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深受學生喜愛。以下筆者以高中歷史必修一《國共的十年對峙》(人民版)為例:
(1)分組查閱資料:指導學生瀏覽與主題相關的網頁;(2)教師制作局域網,為學生有效探究提供資料庫;(3)分學習活動小組。
一是回顧歷史場景,確定探究主題。課堂上師生首先共同觀看“南昌起義”等專題影片,再現歷史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其次,讓學生思考“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起義的都以失敗而告終,中國革命的前途及命運在何方?最后學生總結并確立主題“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探索”來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是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圍繞以上中心問題,學生利用所搜集到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討論、解決問題。各小組間及各小組與老師間進行積極互動。及時把交流結果發給老師,請老師進行指導。使學生學習活動能夠生生互動,生師互動,體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
三是評價與反思。每一個學習小組派一名代表就中國革命的前途及命運進行展示,得出“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是現階段中國革命最符合時代的選擇。要求各組學生對各自的觀點進行客觀評價,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然后教師進行小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闡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是革命先烈以血的代價作出的歷史選擇。這種合作探究、多向交流的學習方法,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是作品整理歸檔。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既應是課堂的組織者,又應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把本區域的、鄉土的歷史課程資源融入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中,這樣能夠吸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的。
通過實踐類似的歷史活動課,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符合新時代高中新課改的理念,讓學生主動參與、熱情參與,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主動學習的理念得到踐行。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趣味性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真正做到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合作探究,歷史活動課既豐富了傳統課堂的內涵,使學生的歷史知識得到拓展,為學生創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切身體會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從而使讓學生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呂準能.四套高中歷史新教材管窺[J].新課程(綜合版),2007(07).
[2]姚錦祥.高中歷史試驗教科書不同版本的結構體系與表述方法[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04).
[3]鄭林.論歷史活動探究課的定位、目標與組織形式[J].歷史教學,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