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代古動物“數字游戲”從數字平臺上來說主要分為電腦游戲、手機游戲兩大類型,電腦游戲和手機游戲又分為網絡游戲和單機游戲。這幾種平臺類型各有優缺,首先電腦游戲本身具備高清畫面質量和操作便利性,再加上古動物本身的形態奇異性使其總體評價較高,如:《TheIsle》這款恐龍開放世界的網絡生存游戲,該游戲場景宏大、角色逼真度較高、平臺優化較好實時操控流暢,一經發行就獲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響。與電腦游戲相比手機游戲的優點不在于平臺而在于便攜性和實用性,從新浪中國游戲排行榜(CGWR)中可知手機游戲《奪命侏羅紀》的下載量已經有13268。同時手機游戲因設備限制對游戲角色的設計也相對卡通,如:《我的恐龍go》,這一點彌補了古動物題材的嚴肅性,同時這款游戲采用了AR捕獲玩法,將現實世界與游戲完美結合。
從游戲類型來說古動物游戲主要分為養成收集類、獵殺生存類,數量上獵殺生存類較多,該類游戲游戲為玩家提供逼真的狩獵效果,從游戲情節上來說大多以重返遠古為主要背景。而養成收集類通常以捕捉收集為主,收集到的古動物將納入家園系統,該類游戲情節更為簡單,沒有具體的故事背景。
當下大多數古動物題材“數字游戲”單一的以遠古時代為背景,再搭配捕獵、收集等游戲方式,這種方式雖讓玩家實時可玩,但缺少明確的故事主線來遞進游戲發展、延長玩家興趣、提高代入感,更重要的是缺失游戲存在的背景依據。就目前來看大多數能夠被銘記的經典游戲作品都擁有著恢弘震撼的世界背景和或深刻的故事劇情,如:日本CAPCOM公司推出的電子系列單機游戲《生化危機》,該游戲擁有完整的故事背景與情節主線,以1960年病毒的發現到1988年主角復仇計劃的開始為游戲背景,以主角的復仇為情節主線,游戲劇情的安排都十分細致并且呈遞進關系擁有前因后果,形成一條較為清晰的故事脈絡。
當前許多古動物題材“數字游戲”都以電腦游戲或手機游戲為主,而這些游戲平臺的市場內容眾多琳瑯滿目,英雄題材、萌寵題材因其戰斗性與娛樂性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古動物題材因考古與科普的嚴肅性很難奪得大眾眼球,加上新技術VR/AR的推陳出新將大眾的游戲方式提升到更高的水準,電腦端與手機端的古動物游戲更加難以占據市場。
首先在為游戲確定時代背景的同時要添加一條劇情主線,劇情的渲染能夠增加玩家的代入感與沉浸感,同時劇情的遞進也能延長玩家的興趣,而這條劇情主線又包含合理的角色設計與事件發生。首先,古動物游戲的角色設計要具有擬人化的性格特點,角色的性格能夠操控動作行為,動作行為的發生才能推動整個游戲事件的發生。其次,基于捕獵、收集等單一的游戲方式現狀,事件發生的設計要具備一定戲劇沖突與連續性,自然的更迭、反派的追蹤、群落的搜尋都能夠成為古動物“數字游戲”的故事情節貫穿。
VR新技術引領下的游戲市場并不少見,將其引入“數字游戲”首先具有一定優勢:一是新技術的熱度優勢能夠吸引觀眾眼球將該題材游戲推入市場前列,從而得到了游戲被關注的可能;二是古動物題材具有一定遠古時空局限性,而在虛擬技術中這種未知與神秘能夠更好的呈現出超脫現實的視覺效果。其次這種新技術結合具有一定可行性,數字平臺的共通性使原本已經成熟的“數字游戲”素材可以投放于虛擬現實引擎平臺,為新技術游戲的開發奠定了研究基礎,節省了一定成本。
以手游《瘋狂動物園》為例,將3D像素風格與動物相結合,在上線后獲得中國區的游戲下載榜最高達到第三名。由此可見,風格的突破對于動物題材在市場上的再度受寵提供了機遇。動物題材如此,古動物題材更應該秉承風格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嘗試主觀再造古動物形象,讓其更符合大眾的審美與潮流趨勢。
首先要突破以恐龍為中心的角色局限,廣度發掘更具有奇異性、獨特性的古動物作為游戲角色形象,精彩游戲內容,豐富視覺畫面。其次要進行體系化的角色擴展,鎖定完整的古動物群落進行開發,群落的資源的系統性為故事情節的設計提供了便利,同時也能夠借助化石知名度對游戲的推廣起到重要的推助力。
總之,當前古動物題材“數字游戲”在游樂方式上還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大眾對“數字游戲”的游樂需求也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游戲方式的創新不斷的更新變化,古動物題材“數字游戲”在未來針對不同時代不同技術熱潮下的游樂方式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單鵬,呂欣.數字游戲藝術語言探析[J].現代傳播,2014(35):93~95.
[2]劉立云,李春燕,趙慧勤.基于恐龍展館的科普學習游戲設計研究——以大同市博物館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