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當前,面對積極發展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重視人才的高質量培養和發展,而針對高職院校而言,我國高等教育要想走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必須扭轉大眾化教育向的精英教育重大歷史性轉變。從相關的歷史數據能夠看出,我國高職院校教育形式的發展比較迅猛。但是,招生批次的差異和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的是教育管理模式的實施跟不上學生的快速成長。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更加行之有效地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是目前高職院校教育層面面臨的較大挑戰。
黨的十九大上也強調了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發揮這些人才在未來和工作中的中堅力量。在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高職院校必須根據當前形勢,并結合自身實際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創新管理教學中來,體現學生為本的教學核心,培養專業性更強的技能型人才。
創新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至關重要,學生的思維并不是廷議的,因此,在教育中轉變對學生的管理理念,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工作管理思想,使得這種管理成為一項為學生服務的制度。教育工作者牢固樹立服務學生的意識,并將傳統的大學辦學理念轉化為對大學生規范的管理方案實施,而學校相關部門都扮演著不同方面的作為管理者的角色,已消除學生情緒上與管理者的對立。這樣,改變了過去將學生管理工作形成的“管理學生”轉變為“服務學生”,管理就是一項服務工作,服務就是管理的精髓。學校的創立和管理教育都是為學生的利益著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最關心和最緊迫的問題。
例如,高職院校更應該給與學生充足的實踐展示自身的特長。如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工作,創建相關社團,是學生在學習中的想“學生”角色“轉變為學生管理工作,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同時,摒棄以往學校主導學生會的制度,實行學生工作自主主導、自主安排,同時給與相關的政策指導。
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意義對應,作為高職學校,特點主要是專業性較強,是對在校大學生的全方位管理,管理方案及內容涉及比較廣泛,同時也學要學校多個部門的配合,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形成一種合力,當出現學生管理中的新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善。這些管理工作的實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加強學生工作獨立機構的建設,即學生會管理工作;其次是發揮班委的基層領導作用。三是不斷推行高校教學與黨政的相互融洽和協調統一;最后是實行輔導員制度與學分制相適應,更加追蹤學生成長。
諸如,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存在學習主動性較差、行為自律性缺失等問題,需要更多的輔導員的教育引導與相關社團組織的共同作用。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員參與、多部門合作,同時學生所融入的不同社群對其發展影響也較大。應該將這些影響集中起來,相互協助,共同解決相關問題。
學生在學校的教育只是冰山一角,更需要的是社會大家庭的歷練。教育管理學分制就是以學分計量為手段,以學生必須接受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課外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內容,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一種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學分制度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在校期間在學習、生活上的規劃,必要的教育活動、必要的社團組織參與等等方面,更能使學校的管理系統形成一種主題鮮明、相互銜接的思想、政治相結合的教育管理體系。而社會實踐教學的加入,能夠充分利用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形成一種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發展道路,不斷使得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實訓得到高度重視,同時也能更好的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深度。
比如,高職院??梢詫嵤┊a、學、研的“雙基地”建設。將學校理論相關的專業實訓實習轉換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這種“雙基地”建設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體驗素質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職院校實現教學和育人的雙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一方面是高職院校在建設和發展中遇到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更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必然要求。在使得高職院校形成教育引領管理的模式中,逐漸的將教育融合于學生管理之中,讓管理發揮對教育的促進作用。同時,在不斷認真總結過去的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奮斗目標,開創學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