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玥婷/安徽大學
中國畫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積淀,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畫在中華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方式,展現獨特的文化風格,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因為國畫源自于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體現,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時代的發展而拋棄傳統文化,一旦拋棄傳統文化這一內涵那么國畫也就失去了創作的根基。
首先,國畫由于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筆墨方式,傳統文化就是國畫的內核。在不斷的發展和更新之中,國畫受到全世界各個地方文化的影響,吸收到各種文明的精華,但是國畫的基本還是中華的傳統文化。只有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的吸收優秀的文化,改正中傳統文化的不足之處,才能使得國畫能夠煥發它獨特的魅力,還可以讓中華文化不斷的傳承下去。其次,中華文化是國畫創作的背景和精華,任何國畫的題材形式都是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出現的。再加上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特征,每個時代都有所追捧的東西,都有時代的魅力。那么國畫在不同的時代能夠有獨特的魅力就必須得要有自己獨特的東西,那么這個讓國畫變得有魅力的就是中華的傳統文化。因此,我們要學習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讓傳統文化永遠散發著魅力,并且不斷的創新發展。
美術生在高考中都是文化課分數加上特長分數,大部分的美術生都是為了高考中文化課的分數低就選擇了藝術生,所以他們只接受了短時間的突擊學習,也都是為了應試考試而準備的考試內容,所以這個時候文化課的成績固然就不好。美術生要文化課成績好才能夠反映出他們多學習了,學習的范圍廣,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把握了解也就多些,就是因為美術生這樣的考試形式,才導致美術生不具備對于中華傳統文化深刻了解,使得在自己創作國畫的時候容易受影響,到最后偏離中華傳統文化的要求。
國畫重形式而輕實質是國畫中傳統文化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國畫在近幾年來很多的國畫大師都在提倡國畫的創新,要改變國畫的形式,使得國畫更加符合當代文化的潮流。所以現在我們都在對于國畫的形式和技巧的創新,但是我們忘記了國畫的實質是中華傳統文化,真正能使得國畫散發魅力并且更具韻味的中華的傳統文化。
現在各個國家交流十分的密切,在很多方面我國都引進西方先進的東西,在文化和繪畫方面也不例外,我國吸收了西方很多有益的東西。西方的教育確實培養出了優秀的人才,但是在我們不斷認為西方的文明好教育好的同時,忽視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使得傳統文化的成分在國畫中減少,這對于我們國畫的發展來說是舍本逐末的,所以我們要正確的看待西方的文化。
美術生的國畫作品水平低跟他們的個人內涵有關,跟文化課的成績有關。因此我們要改變現在國畫創作中傳統文化缺失的問題就應該要提高美術生文化課的成績,只有滿足了一定的文化課成績才能進入大學,這會讓學生們更加的在文化課上下功夫,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涵養。
失去傳統文化的國畫是無源之水,是無本之木,只有保存傳統文化,國畫才能長遠的發展。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都在求新求變,都在不斷的尋找國畫的創新,但是我們要記得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不能因為創新把最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丟失了。我們在學習西方的時候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要正視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西方文化相結合,使得國畫更具魅力。
文化是具有互通性的,藝術創作也有互通性,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僅是一些傳統的國畫創作知識,更是一種文化的積淀。所以國畫創作可以借鑒年畫、戲曲、壁畫等藝術形式來拓寬國畫創作的視野。
國畫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密切相關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誰也不能缺失誰,一旦失去另一個就失去了魅力。因此國畫要想更加的符合時代審美的話就要在傳通文化的基礎上創新,與傳統文化結合。
參考文獻:
[1]李薇婷.論國畫創作與傳統文化的結合[J].藝海 ,2014(1).
[2]楊麗麗.傳統文化缺失現象在國畫創作中存在的若干思考[J].神州,2011(29).
[3]孫茜.當代中國畫創作與傳統文化的關系[J].大眾文化:理論,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