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峪萌/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中國擁有的景觀,除了渤海,黃果樹瀑布這樣的自然景觀,還有許多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譬如長城,蘇州園林,拙政園等,還有一些泛著濃郁書香氣息的高校,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這些著名的建筑和自然景觀的翻譯方法各不相同。
通常情況下,如果地名沒有什么特定的英文名稱時我們采用拼音音譯法,比如說長城,the Great Wall,就不能使用音譯法,但是浙江大學,我們就可以翻譯成Zhejiang University,不過有一類高校的名稱翻譯不循序這一原則,譬如北京大學 Peking University,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 中山大學 Sun Yatsen University,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Peking一詞最開始源于法語,1906年,為了規范中國地名的羅馬字拼寫,開始使用“郵政式拼音”,Peking一詞作為北京的習慣性用法就被收入至系統內,清華大學也是按照“郵政式拼音”的規則作出的音譯。而中山大學的翻譯還真是讓中國學生鬧出了笑話,前段時間有人在正式場合將中山大學翻譯成“雙鴨山大學”,引起不小轟動,之所以鬧出這樣的笑話是因為大家不了解中山大學英文名字的來歷,其英文譯名來自孫中山的英文名字,Sun Yat-sen,這是源于孫中山之前用過的一個粵語名字“孫日新”的音譯法。我們現在學習的漢語拼音,是1955年文字改革后開始全國推行的統一的拼音規則,在這之前,還存在過“郵政式拼音”和“威妥瑪式拼音”,Sun Yat-sen就是早先使用威妥瑪式拼音法音譯的,而現如今,我國臺灣地區和港澳地區還在部分使用“威妥瑪式拼音法”。遵循這個規則,蔣介石英文名音譯為Chiang Kai-shek,之前也鬧出過“常凱申”的笑話,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英文名譯為Chou En-Lai,目前為止,這些因為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翻譯習慣國際上也是認可的。希望以后讀者看到類似的翻譯不要覺得是錯譯。
對于地名的英譯,最常用的是音譯與直譯相結合的方法,這是最簡單,做直接,保守又不容易出錯的方法,但是還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對于具有不同音節的專名的翻譯方法也不盡相同,如果專名是單音節的話,這時我們可以將通名視為專名的一部分,例如,翻譯黃山,那么黃山就是專名,山為通名,那么就音譯專名,然后與直譯后的通名連接在一起,例如,黃山可以翻譯為“Huangshan Mountain”,衡 山 可 以翻譯為“Hengshan Mountain”,巢湖可以翻譯為“Chaohu Lake”,渤海可以翻譯為“Bohai Sea”,類似的,寧縣可以翻譯為“Ningxian County”;如果這個專名是具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單音節的話,那就音譯專名并直譯通名,之后連接起來,例如,洞庭湖就可以翻譯為“Dongting Lake”,青海湖翻譯為“Qinghai Lake”,象牙山可以翻譯為“Xiangya Mountain”。
對于地名的漢譯,多用直接音譯的方法,因為起碼能保證達到客觀準確水平,但是對于想要表現美感的譯者來說還是要使用音譯與直接相結合的方法,有時還要加入一些意譯的元素才能達到雅致的翻譯水準,Cambridge康橋,大家都不陌生吧,如果音譯的話就是要翻譯成“坎布里奇”了,用音譯和直譯的方式翻譯成康橋一下就有了美感和韻味,Fontainebleau是法國北部的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如果音譯的話就要翻譯為“方停布魯”,朱自清將其翻譯為“楓丹白露”,頓時詩意滿滿,又與音譯十分相似,頓時讓人對這個小鎮充滿向往;Massachusetts音譯為馬薩諸塞州,已經被大眾熟知了,近來筆者看到有人將其翻譯為“滿山秋色”,類似的還有人將Yosemite約塞米蒂翻譯成“優山美地”,可謂是上上乘的翻譯佳作了,既貼切了音譯不失準確,又十分具有詩意的美感,但是這種程度的翻譯,需要譯者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學儲備。
中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名勝不計其數,而國外也有許多馳名中外的標志景觀,無論是中國地名還是外國地名,都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信號,很多譯者已經在地名翻譯方面做出很多努力,筆者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可以貢獻出越來越多形神具備,傳神精彩的翻譯!
[1]中國日報網站.漢英最新特色詞匯[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2]呂和發.公示語的漢英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4(1).
[3]葉苗.旅游資料的語用翻譯[J].上海翻譯,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