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蘇敏/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小學生精力充沛,有良好的記憶功能,但是小學生集中精力的時間非常有限。如果教師在課堂一開始就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興趣,而不是強制性的灌輸,相信對于愛國意識的滲透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復習導入。復習導入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之前所學知識把學習內容引入,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學習興趣??鬃釉疲骸皽毓识??!睂τ谂f知識的復習和提問,不但能夠鞏固舊知識的記憶,還能夠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思考。美術教學不同于文化課程,美術課本來就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復習導入法的運用能夠讓美術教學更加生動,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更喜歡這種教學氛圍,所以復習是再正常不過的教學手段。它可以在兩種美術知識間搭建起橋梁,讓學生復習舊知識的同時接受新內容,對于循序漸進的開展課程也有一定幫助。比如水墨畫教學中,學生懂得水墨畫又稱國畫,是屬于中國的傳統繪畫。在欣賞了解的過程中認識一些水墨畫大師,組織學生欣賞中國歷史特色的水墨作品。教師通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傳承中國傳統而的水墨作畫方法,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感性地把枯燥的愛國主義教育滲入到水墨畫的教學上,這對于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背景知識導入。美術課中背景知識的導入可以增加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老師生動的講述,會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一個背景畫面,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在課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內容選擇性地向學生介紹美術作品的背景知識或者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給學生講述一個和本課有關的愛國主義故事。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和推進小學美術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融合,并讓學生作較好的內化。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美術手工課,讓學生剪一些簡單的圖案作為練習,如五角星、小紅旗、小鐮刀等,然后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這些五角星、小紅旗、小鐮刀代表什么含義嗎?”“為什么黨旗上會有錘子與鐮刀呢?”。這些問題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進一步鼓勵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詢問長輩等方式尋找答案,以此實現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機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目標。
一是動畫吸引。眾所周知,愛看動畫片是兒童的天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革命題材的動畫片,使孩子們將不太熟悉的革命故事變成一個個生動的畫面,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所看到的東西,發揮自己的想象來畫畫。以王二小的動畫片為例。通過播放這個動畫片,可以讓學生知道王二小是一個革命小英雄,為了中國解放而甘愿自我犧牲,同時也讓學生的愛國情感在動畫欣賞中不斷得到深化與發展。
二是音樂渲染。音樂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作用。在美術課中適當地引入音樂,將會給整個教學過程增色添彩,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愉悅地進行繪畫表達,而且好的音樂也對他們個人品格的養成具有引導作用。比如“顏色真鮮艷”這一堂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這節課通過引導學生玩一玩色彩游戲,幫助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顏色以及不同顏色代表性的事物,讓學生體驗純色的美。在這堂課上,老師除了按照教學計劃來教學生認識幾種常見色之外,還可以在告訴他們紅色是國旗的顏色,是無數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的,然后向他們講述抗戰期間的英雄事跡,告訴他們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并同時播放國歌,渲染氣氛,讓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爆發出來。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我們除了用精彩的導入方法來創設氛圍、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教授新知識以外,還會用巧妙的結尾方法使學生對上課內容加深印象。
一是展示評議。學生一般對于作品展示都比較重視。在下課前,老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桌子上,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展示出來,展示時可以配有文字解說。這樣,畫了愛國主義題材作品的學生又有了一次記憶的機會,而對于那些沒有畫這一題材的學生,他們就多了一個被熏陶的機會。最后,根據學生和老師的意見,大家評出一些佳作,并給予他們小國旗、小五角星等獎勵。評議互動環節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作品展示和評議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記憶更加深刻,也更有利于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機滲透。
二是表演法。讓學生把自己制作手工作品的過程表演出來,可以培養小學生自己動手美化生活的能力、發現美和創造美的才能,調動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比如老師教了學生剪紙的方法之后,讓他們剪一些簡單的圖案做練習,如五角星、紅旗、鐮刀等,然后把他們分成幾組,分別到講臺上進行表演,看誰剪得最好。
在美術教學工作中,只要教師有強烈的認識,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蘊含的教育素材,在備課時有意識地根據目的收集素材,授課時就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熱點,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積極性與熱情,不斷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進而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作用力,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