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霖 尹 嘉/西安外國語大學
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催生出一大批新興構式,這種新穎的表達方式對傳統的語言表達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成為近年來語言學研究領域中的一類較為獨特的語言現象。2017年伊始,新興構式“我可能V了假X”爆紅網絡,引領了全民造句熱潮。
《說文解字》中對“假”字的釋義為:“假,非真也。從人叚聲。一日至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假”的解釋為“虛偽的,不真實的,偽造的,人造的(與“真”相對)”。但在新興構式“我可能V了假X”中,“假”的語義則根據其出現的語境而顯現出獨特的隱含意義,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例如:
(1)我可能拿到了假試卷。
(2)我可能復習了假書。
(3)我可能劃了假重點。
根據出現的語境來判斷,例句中的“試卷”、“書”、“重點”和“大學”并非是邏輯意義上的不真實,而是對考試結果不理想或達不到預期的一種自嘲和調侃。例(1)被用來表達期末試卷難度大,此時“假”的語義特征為[+難度高]。例(2)所要表達的真正語義為沒有達到復習的效果,此時“假”的語義特征為[+效果差]。例(3)所要表達的真正意圖為沒有復習到考點,從而導致考試結果不理想。此時“假”的語義特征為[+未達預期]。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假”的語義正隨著語境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其意義正在不斷泛化。此時,“假”不再具有邏輯意義上與“真”相對的原始義,而是衍生出了一個具有豐富言外之意的構式,從而表明說話人一定的主觀態度。因此,“假”作為該構式的核心成分,既能對整個構式起到壓制作用,又能凸顯其深層的隱含意義,使整個構式具有[+諷刺][+無奈][+調侃]的語義特征。
新興構式“我可能V了個假X”表達的是一種主觀評價義,這種主觀評價義是構式義與詞匯義相互作用的結果。“假”在構式中所修飾的范圍明顯擴大,語義泛化。盡管有些名詞不具備邏輯意義上的真值判斷,但仍然可以進入該構式。這不僅體現了該構式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還表現出此構式對詞匯的壓制作用。此外,個別形容詞也可以進入該構式,如:
(4)我可能吃了個假微辣。
至此,我們發現原本不能夠進入該句式的形容詞“微辣”在構式義的壓制下取得了新的指稱義,這個新的指稱義是其存在的構式所賦予的,此時的“微辣”相當于一個名詞,指代一種辣的程度。
能愿動詞“可能”在句中作狀語,是該構式語氣和情感表達的集中體現,使得看似“違規”的超常搭配“假XX”表現出一種合理的、主觀化的傾向,凸顯出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能愿動詞“可能”具有詞義模糊性,使語義本不合邏輯的超常搭配“假XX”現顯出強大的張力,進而使人們關注的焦點轉移到該構式所要表達的隱含意義上。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該構式的核心動詞“V”。“V”通常由單音節的及物動詞來充當,雙音節的動詞很少見,因為動詞“V”與語氣詞“了”構成了形式上的雙音節音段。動詞“V”與名詞“X”構成了述賓短語,有些離合詞可以進入該構式,如:睡覺,放假等。此外,該構式的核心動詞“V”通常與語氣助詞“了”共同表完成的過去時態。
新興構式“我可能V了假X”主要體現了主觀化的語用特點,表達了說話者一定的主觀情感和態度。該新興構式主要體現了兩種不同的主觀化傾向:
第一種,當心理預期高于實際情況時,說話者通常會表現出一種失落、不滿和抱怨的主觀情感態度。如:
(5)我可能過了一個假暑假。
(6)我可能交了一個假男友。
例(5)中說話者對“暑假”的心理預期應該是輕松、愉快的,但通過該構式的表達,我們可以看出說話者對“暑假”的不滿情緒,并不是說話者理想中的假期生活。例(6)所要表達的也是說話者對“男友”的不滿和抱怨情緒,可見說話者認為此男友并沒有達到她理想中的標準,進而表現出一種失望的情感態度。
第二種,當心理預期低于實際情況時,說話者通常會表現出一種驚喜的主觀態度。如:
(7)稱了一下體重竟然沒胖,我可能過了個假年。
(8)我可能經歷了一場假春運。
例(7)中的說話者表現出了對自己體重沒有增長的一種驚訝和欣喜,與“每逢佳節胖三斤”的慣例相佐,高于說話者的預期。例(8)所要表達的是說話者對春運人流稀少的一種驚嘆之感,這與說話者的預期也是相反的,因此通過該句式表達了說話者對春運場景感到出乎意料的情感體驗。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新興構式“我可能V了個假X”具有主觀化的情感傾向。當說話者的心理預期低于實際情況時,則表現出一種驚喜的情感態度;當說話者的心理預期高于實際情況時,則表現出一種失落、不滿和抱怨的心理。由此可見,表現主觀化的情感態度是該構式最重要的語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