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高等職業教育一直受到社會及教育界的重視。國家強調高職教育以培養適應國家與社會需求具有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為宗旨。英語作為高職教育中的一門公共學科,其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更需要受到高度關注。當前的高職院校內的英語日常教學中卻始終未擺脫傳統填鴨式的滿堂灌模式,仍然是以課堂和考試為中心。其教育成效現狀是學生就業時難以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指出:英語教學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目標為原則,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線。因此,要求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同時,注重英語語言實操技能,提高英語在未來職業中的能力。本研究通過分析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五個基本環節,淺析能力本位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能力本位”又稱之為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是指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它是針對滿足市場工作需求為目標而進行能力培養及技能訓練的一種職業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有一套標準的體系用來評估學員能力。主要以分析職業角色和職業活動為基礎,以為企業提供所需求的能力為準則,強調學習者在培訓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學習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需求的實際能力,是根據市場及特定職業提出的專業能力以及所要求的職業資格或學習成果提供相應的教育或培訓。
職業需求能力分析即是進行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分析,目的是了解應開展的課程內容及畢業后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在能力本位的英語教學上,則是通過市場調查分析,設定好對應的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對用人單位人才崗位能力需求進行分析,了解各崗位應具備的英語應用能力,做到編排以“基礎英語+職業英語”模塊化的教學課程內容。對準市場設置英語課程內容,要做到準確、詳細和到位。因此,了解市場需求是必須掌握的信息,更是作為能力本位教學中首要的關鍵基礎信息。
行業技能圖表是以工作任務分析、職業分析以及市場分析為基礎的一種制定課程開發的圖表。其主要用于分析及確定某種職業所需必備的職業能力的方法,具體包括名稱、技能操作評定標準、能力領域和技能四項內容,在英語教學中,首先建立英語教學計劃開發委員會,分析各領域行業中英語應用的語言技能要求、語言規范和使用頻率等,制定出行業技能圖表。一份全面準確的技能圖表能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也為老師提供了具體的培養目標,因材施教。
行業學習資料是依據行業技能圖表上所列的各項技能,開發出來的便于學生掌握所需職業技能的學習資料。在制定英語教材時,應根據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最常用的行業內容、溝通方式和技能要求,采用實用性為主來編制教材體系,這樣便于單項語言技能的教學。與此同時,選擇在工作崗位中最常見的職業交流場景,在教材中安排一定數量的情境單元,以便于綜合語言溝通能力的教學。根據行業技能圖表分析,緊密結合學校專業特點,制定對應的英語教材大綱,始終以強調以技能形成為目標,確定教材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網絡技術,強調教、學、做的統一,模擬職業場景,提高學生的職場英語交際能力。
按照能力本位的目標制定行業英語學習資料后,學生需要熟悉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每一個環節:包括學習環境,教學過程,目標性的學習計劃,考核方式等。為了提高聽說課的教學效率,根據課程所涉及的主題,把聽說課活動設計成若干個實訓教學項目,對每一個項目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課時都作了詳細的規定和說明。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營造真實的語言場景,將課程中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運用到口語實踐訓練中,促進語言能力有效轉化為口頭交際能力。再以形成性的能力考核及結果性的能力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給予及時反饋。
為教學服務的各個管理部門應為學生提供一切有利于學習的條件。指導老師在能力本位教學體系的教學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職責是:管理學生學習的工作。包含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整合學習資源以及監督學生的教學進度等,做好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咨詢幫扶工作,幫助學生完成學習計劃。
高職英語教學研究越來越受業界和教學研究者們關注,本文針對能力本位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充分考慮了從市場需求、開發教材、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考核方式及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淺析,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種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實用性的教學模式,通過針對性教學和技能訓練,提高行業英語能力培養的效能。以期為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