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榮
《京華煙云》是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寫作的英文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中不僅描寫了舊時代下幾個大家庭的命運起伏,且小說中描寫了大量的民俗民風,文化內涵豐富,因此也可以算作是風俗小說[1]。作者在書中對中國許多文化特色都予以了介紹,如求道、沖喜及婚喪等等。另外,在書中也涉及到了諸多的人生哲學,道家文化及儒家思想在其中滲透深入,因此,它又可以算作是有關哲學思想的作品。
翻譯的策略主要有兩種,一是翻譯人盡可能保持原文章意思不變,讓讀者盡可能去接近原作者;二是盡可能保持讀者位置不改變,而讓原作者去接近讀者。第一種方法從本質上來看就是異化翻譯策略,在翻譯方法上遷就外來文化的語言特點,對異域文化的差異進行記錄,并將讀者送入至異域文化的大環境中。第二種策略指的是歸化翻譯,用具有譯語文化色彩的詞語來翻譯源語詞語,使其與目標語言價值觀進行符合,使譯文讀起來比較地道生動[2]。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在創作《京華煙云》這部小說時,正是對異化翻譯策略進行了充分運用。這也反映了作者想將中國文化介紹給西方世界,并且這種創作目的也使得作者在創作時遇到源語文化特色現象時更加偏向采用異化翻譯策略。
異化文本就是需要將相對于目標語言來說較為獨特的,且源語言中具有本土特色的信息及事件展現給目標語言讀者,或是將與現今時代下不符合的事物展現給讀者。《京華煙云》雖然是利用英文寫作而成的小說,但由于小說中描寫的都是中國風俗及文化,因此在作者創作過程中蘊含了一種隱性的漢譯英的過程。在作者創作中,可以明顯看到用到了較多的異化翻譯策略,也就是用一種特別的表達方式將具有我國特色的文化風俗展現給西方世界,使得讀者接觸到一種新的文化風俗。
小說中對具有我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筑及器物進行了詳細描述,將事物的狀態性質整體呈現,為西方讀者留下深刻影響。如林語堂在小說中描寫到“juyi”,這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飾物,在中國古代有吉祥如意的意思[3]。林語堂在描寫這一飾物的時候,利用音譯加詳細解釋的做法將“如意”這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器物介紹給西方讀者,使得讀者感受到異域文化特色。
首先,傳統姓名及制度、稱謂。舊中國受到社會制度的影響,人們因社會地位、性別的不同,相互之間的稱謂也存在較大差異。林語堂在寫作時也注意到了這種差異,并在描述不同人時采用了一定的翻譯策略。一些稱謂中他直接應用了漢語拼音,如丫頭(yatou)等。另一種稱謂則采用了音譯的手法,并在需要時加備注。作為翻譯的異化策略,這種音譯方法既給了國外讀者新鮮感,也使得他們更加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還能使得這些詞語在原文中的讀音進行了保留。如林語堂在描寫大小姐、二小姐、三小姐的時候,采用了Tachieh Hsiaochieh、Erh Hsiaochieh、San Hsiaochiech這三種表達,并加以注釋,讓讀者對作者所要描寫人物的身份地位進行了解,進而使得西方讀者對中國家庭成員的稱謂有了一定了解。其次風俗習慣及獨特文化名詞。林語堂在對中國特殊文化風俗進行翻譯時,給獨特的風俗文化在語注上都標準字面意義,并在其中加上詳細描寫[4]。通過在翻譯時,采用這樣的異化策略使得西方讀者對我國風俗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行了解,并領略到異樣的風土人情。在舊中國,主人會賞給下人門包兒,這是一種舊的習俗。林語堂先生在創作《京華煙云》時按照音譯將門包介紹給讀者,并對門包兒的實質及含義做了進一步的解釋,使得西方讀者可以了解到我國這一獨具特色的風俗。
綜上所述,林語堂在對《京華煙云》創作時偏向采用異化翻譯策略,在創作時既對中國文化特色進行了保留,也通過諸多方法使得譯文與英語的表達習慣保持一致,防止西方讀者在閱讀時產生誤解。異化翻譯策略的采用既使得東西方文化交流更為順暢,又對我國傳統社會文化進行了很好的傳播。
[1]董娌楠.《京華煙云》中婚喪文化的異化翻譯[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3):69~71.
[2]王曉莉,李晗,馮麗萍,顧飛榮.功能對等視角下《京華煙云》“國俗詞語”異化翻譯可接受性研究[J].海外英語,2010(11):269~270.
[3]胡楨文.淺析《京華煙云》中的異化翻譯策略[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02):99~100.
[4]檀晶晶.從解構主義視角看《京華煙云》中文化傳輸的異化策略[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01):388~39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