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子/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培養實用性的專項技術人才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在世界多極化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愈來愈多,英語在我國社會中的應用越來越多,英語在教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因此高職教學要加快對英語教育的改革,加快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以適應社會對英語人才的要求。
建構主義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事物的理解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經驗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生長(建構)起新的經驗。在新的改革背景下,我們要通過高職英語教育教學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人文修養,提升其綜合素質,在高職英語教學方面實現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所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以作為科學的理論指導,通過對當前教育的改革,來實現上述的教學目標。
高職英語的教學目的在于為社會輸送滿足社會英語技能需求的專項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的英語教育教學目標僅僅是培養學生通過英語等級考試,其英語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偏離。甚至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成為了某些地區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育教學的評判標準。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大多的英語老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即入崗,沒有教學經驗,沒有自己的教學主見,在教學的實踐中難免會出現偏差。
大多數高職英語課堂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以老師為中心,教學主次顛倒,授課方式以灌輸式為主,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課堂缺乏互動,學生感受不到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此外,老師上課往往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點,缺乏與實際的結合。學生在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往往是一些語法、句型及典型舉例,在實際生活中缺乏應用的機會,也沒有運用的語言環境。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一個個體,他們之間是存在著差異和個性的。這樣的差異和個性的存在就決定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而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老師把一個學習模式強加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學生學習被動,學習方法單一。此外,老師往往缺乏對學生的實踐引導,學生所學知識往往僅限于知識內容本身,不能學以致用。
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應當從老師出發,提升英語教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以高等職業教育目標為導向,要以學生為教育教學根本,轉變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努力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滿足社會英語技能需求的優秀專項人才,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貢獻出更多的力量。
在以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從新定位課堂中教與學的地位,要正確認識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要把學生作為新的教學模式下的中心和主體,要把自己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增加課堂的互動性。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學以致用的引導,與學生多互動,讓學生多實踐,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
隨著現代科技在教育教學上應用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更豐富、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學習英語開創更多的渠道和方式,為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實踐和應用開創和營造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下,隨著高職生源不斷萎縮、質量下降,高職英語分層分類教學改革已成為共識,高職教育教學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構建主義為理論指導的高等職業英語教育的改革已是必然的趨勢。堅持以構建主義為理論指導的高等職業英語教育的改革不僅是必要的,還能給當前教育帶來深刻的變革。本次改革成功的關鍵不僅在于轉變教師教學的觀念,使教師加強對理論的學習,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升,開創更多的教學模式、教學風格,為本次改革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