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依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薦,在語文科目的高考中,基礎知識分值的比例日益減少,而更多的轉化為去考察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能力,而閱讀理解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實際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對于閱讀理解的開放性問題,往往把握不住要點,掌握不了核心,導致在閱讀理解題目中頻頻丟分。
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首先要了解整個文體的特點和核心句,不同的文體特點則反應了不同的文體目標。只有掌握了文體特點和核心語句,才能快速準確地抓住文章所表達的含義。例如,在實際的學習中,對于一篇文章,首先要判斷出文章是敘事還是記人,如果是敘事,則要快速地明確事情的中心事件,對中心事件進行合理的分析,而如果是記人,則要抓住文章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描寫,了解文章通過哪些詞語、句子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以便掌握人物在文章中內心活動的變化。
在掌握了文章的文體特點之后,還要對文章進行有重點、有層次的分析,掌握文章的重點。進行了一次大致的閱讀之后,最后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從簡單到復雜、從整體到局部地將問題和原文的關系理順,可以很好的把握文章的內容和目的。最后,對于核心句子要進行重點的分析,有的時候,可能是一句話、可能是一個詞語、可能是一個字,都會對整個文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握了核心句子,才能更好地把握整體文章。
一篇文章的作者、創作時間、創作背景、典故、蘊含的思想等等都是文學知識的范疇,如果能夠在了解這些文學知識的基礎上去閱讀材料,則能夠更好的去理解文章的潛在思想。因此,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盡可能的抽時間去利用閑暇的時間去閱讀相關的文學常識。例如,在學習《雷雨》相關知識之前,可以讓先去網上查資料或者翻書去了解文章的相關創作背景,就能夠了解到《雷雨》的作者曹禺先生在青少年時代就親身經歷了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社會,親眼目睹了中國社會的黑暗面,曹禺先生在談到創作意圖的時候說道:“《雷雨》是在有沒太陽的日子里的產物”。通過對文章相關文學知識的了解,我們能夠更容易的去了解文章的潛在內涵,更容易去和作者的情緒產生共鳴。通過這樣不斷的積累,不但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文學素養,也可以很快地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無論什么樣的學習,學習的主體都是學生,“被動式學習”怎么也比不了學生自主學習來的效果好。被動式學習的學習無法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在激發學習自主性后,每一次新鮮的閱讀、每一次與作者思想的碰撞,都能夠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語文閱讀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時候一定要發揮我們學習的自主性。平常的閱讀不應該是在教師、家長的催促下被動去閱讀,而應該是由于自身內在需求而去閱讀。同時,閱讀理解練習的時候,不但要記住最后的結論,還需要我們自主的去思考這些結論是怎么得出來的。在現在的學習活動中,有一部分學生就是懶得思考,或者說是沒有養成深層次思考的習慣,一篇文章讀完丟在一旁馬上就忘記了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對于重點的語句不但要思考,還要將自身的理解記在筆記本上,以后得空的時候還可以回頭看看筆記,回顧一下自己的思考經歷,這樣一來,不但讀得懂、記得深,更難能可貴的是想的遠。只要能有效激發我們的自主學習性,我想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會事半功倍。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最實際的會在考試中得到體現,無論是考試中的大閱讀題還是小閱讀題,就算我們能夠很好的去理解文章材料所表達的思想,抓住中心目標,最后還是要通過精簡準確的語言去回答題目。相比較而言,小閱讀題,主要是考察學生的細心和耐心,需要學生對文章的信息進行有目標的篩選,而大閱讀題除了耐心和細心之外,還要求表達出學生對于文章的主觀思考,也就是說需要學生對文章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很多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都沒有信心,很多是因為學生不知道怎樣通過簡單干練的語言去表述問題的答案。這就需要我們能夠很好的去組織自身的語言,抓住問題的核心,用盡量干練簡潔的話去表達自身的想法,否則就會出現詞不達意的問題,最后導致題目做出的答案并不是內心的想法的尷尬局面??傊褪切枰龅叫?、達、雅這三個字,信,就是要忠于文章核心思想基礎上去作答,不能與原文思想相違背;達,則是需要學生的答案要符合文章的大意;而雅則是需要做出的答案語言優美,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符合答案字數的要求,同時保持字跡工整。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我們日積月累的閱讀不同的文章,聽取和吸收不同的思想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不斷的練習和思考,然后通過各種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思考、多積累,我相信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一定是顯著而事半功倍。
[1]朱玉貞.提高高中語文課程的有效利用率[J].成才之路,2016(15).
[2]張明梅.高中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策略[J].青海教育,2014(11).
[3]楊松.淺談高中語文的小說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