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占義/長春中醫藥大學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發展,國家與社會對學生交際能力的關注度不斷增加,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劇。院校需要注重大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實現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培育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以此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1]。
在社會教育機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國家正在全面開展經濟建設工作,社會各級逐漸認知到人才對社會經濟、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必須要將培養專業的英語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將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強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確保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發揮其該有的作用。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創建雙向傳播知識的渠道,促使學生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開展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各類知識點。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教師與學生也能夠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教師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互聯網+技術可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轉變傳統英語教學中的弊端,深入貫徹新課改教學理念,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整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在互聯網+背景下,能夠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開辟線上、線下兩種學習模式,滿足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不斷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語境、語感的培養,切實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2]。
自我國經濟全球化發展后,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度也在不斷加劇,對高校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必須要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強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3]。
當前部分高校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是有一定資歷、年齡較大的教師,這類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應用的是傳統教學模式。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完全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長期在這類教學模式下,學生會對所學課程產生厭惡心理。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開放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交流渠道,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互聯網+概念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任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以此保障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4]。
當前,大部分的高校在英語教學設計中,對課件的應用較為頻繁,院校與大學英語教師在課程改革中,需要參照教學目標開展改革與創新工作,強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教學模式的使用者。教師需要圍繞此教學目標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保障教學任務的全面落實、創新大學英語教學任務。同時還需要注重教師英語素養、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互聯網+概念下,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工作對教師的英語素養、綜合素質、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需要定期開展教師培訓,以便教學目標得到更好、更細致的規劃[5]。
翻轉課堂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生在課下了解知識背景、明確自身的學習需求,在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集中進行疑難解答。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為學生與教師提供足夠的交流時間。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而言,必須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注重學生語感、語境的培養,強化學生英語綜合能力、聽說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翻轉課堂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切實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6]。
當前的大學生集中為90后、00后,這部分學生的自主意識較強,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強。教師可借助信息平臺,將學習任務發布到學生手中。比如:單詞跟讀、了解文化背景等,學生在接收到學習任務后,能夠借助電子設備、學習平臺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依據教學進度,適當增加學習難度,滿足學生的線上、線下學習需求。
教師可依據學習進度與課程安排,科學制定教學方式。教師先將制作好的課件發送到班級群內,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在課堂上只需要講解重點、難點知識,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即可,通過解決學生的難點、重點知識,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布置針對性的作業,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借助相應的英語訓練軟件與平臺,可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促使英語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本身經歷了很長階段的發展,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項目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主要是因為這類教學方式較為復合教學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兩者間的有效融合,要求的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協作,共同開展學習、相互進步的一種雙贏教學方式。
項目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確保教學目標的多樣性,教學指向的多重性。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效果好的特點。
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較好的口語、拼寫能力,還必須要實現自身語境、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這些通過應用項目教學法均能夠得以實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為學生設計一個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情境演練,教師最終進行集中評價。教師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開展教學設計、實現教學內容擴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確保不同層面的學生均能夠得到鍛煉。
微課教學指的是,將教材內容設計為15min左右的視頻,將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融入其中,確保學生能夠明白此章節的知識結構,以此配備相對應的學習方式。在課后教師還可將微課軟件發送到班級群內,若是學生對某個知識點不理解,只需要在課后觀看微課視頻即可,滿足了學生的線下學習需求,減輕了學生的學習任務。通過應用多樣化的英語教學方式,可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確保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7]。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需要順應時代發展,創新教學模式,更改教學理念,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不斷創新與轉變教學方式,注重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確保互聯網+概念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發揮其該有的作用。院校還需要定期開展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素養、素質,確保各項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切實提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