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彬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時任中組部長陳云就曾提出“了解人、氣量大、用得好、愛護人”[1]的十二字用人之道,對我黨管理和使用干部起到較好地指導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治國之要,首在用人”。[2]他針對我國干部工作現狀,就有關好干部的標準、培養、選拔及使用談了很多重要的新觀點新見解,為我黨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對新時期貫徹我黨正確的干部路線指明了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黨的干部路線和選人用人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不少地域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好干部標準,使大家對好干部標準的認識感到迷糊,渙散了黨心,冷了民心。因此,明確標準是合理選拔和使用好干部的前提。好干部的標準,大的方面說,就是德才兼備。當然不同歷史時期以及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人才又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但就當下而言,好干部的標準概括起來說就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2]標準概括起來言簡意賅,但內涵極其豐富:信念堅定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理想大于天”紅色基因的重要標識;為民服務是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勤政務實是堅持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標志;敢于擔當是好干部在面對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面前敢于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積極作為的必備素質;清正廉潔是領導干部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是干部“為政之本”,“為官之要”。
好干部不是天生的。只有個人和組織同向發力,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反復錘煉,最終才能實現淬火成鋼,成長為一個好干部。
從政者要想成為好干部,首先要靠自身努力,自身努力不外乎學習。一要學理論。既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學專業基礎知識。學好馬列可以提高自身政治理論素養,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學好專業知識可以為自身履職盡責提供扎實的知識儲備。二要重實踐。習近平說,“好干部除了要加強學習,還要加強實踐。”[2]理論的基本功用是用來指導實踐的,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從事實際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方法,指明實踐方向,理論只有付諸于實踐才能體現其自身價值所在。三要修政德。學習本身也是一種修心,讀書就是立德。干部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修習基本的公民思想道德規范,更要注重修煉為政之德,所謂為政之德,即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為政以廉、為政以民、懷德自重、敦方正直”。[3]只有修得政德之人,才配有從政資格,才有成為好干部的潛質,才能放心把權力交給他。
個人努力是基礎,組織是干部成長的“花房”。組織培養主要從教育、鍛煉、監管三方面著手。第一,教育是基礎。人無天習,教則移風,不勤教,無以為仁。習近平曾說,“培養干部,要抓好黨性教育這個核心,抓好道德建設這個基礎,加強宗旨意識、公仆意識教育?!盵2]干部只有過了教育這一關,才能接受實踐鍛煉這一環。第二,鍛煉是途徑。要強化實踐導向,并將其貫穿于干部工作的全部過程和各個方面。習近平指出,“要強化干部實踐鍛煉,積極為干部鍛煉成長搭建平臺?!盵2]鍛煉應是全方位的。一方面組織要根據干部個人學識、性格、能力、特長等因素,安排合適的崗位,讓他從熟悉的崗位入手,逐漸加壓,最終能獨立面對和處理急難險重任務;另一方面也要對干部崗位定期開展交流,“一專多能”是根本,“多專多能”是目標,讓干部成為工作的多面手,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第三,監管是手段。在當前政治生態環境下,干部面臨的誘惑無處不在,組織對干部的監管寬才是害,管得嚴一點、緊一點,本質上才是對干部真正的關心和保護。對干部在遵規守紀、人權事權財權方面強化監督,從小事、細節、苗頭性問題管起,設置警戒區,強化干部自律意識、自警意識,體現組織真正做到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愛。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有什么樣的黨風。”[2]干部選拔程序涉及選人用人機制問題,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成敗。如何才能選對干部?習近平總書記認為,關鍵還是規范選人用人程序,正確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競選與委任、年齡與閱歷等方面的問題。
選拔干部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常用的手段就是民主投票,將干部得票多少作為是否當選的重要依據和憑證,但“票決干部”必須是以一個地方政治生態良好、政治清明為前提,如果不具備這一前提條件,“票決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會出現“拉票”或“賄選”等問題,面對這種情況,票數只能作為一個參考項,不能作為干部任用的唯一依據,組織要重在平時表現,對干部開展深入的甄別和考察,正確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在兼顧民主的基礎重在搞好集中,不搞一刀切,選出真正的好干部。
公開招考當下成為各地海選干部的一個主要手段,這種方式最大好處是競爭充分,有一批干部確實通過競選脫穎而出,但不是說選出的都是好干部,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這種海選干部的方式存在明顯缺陷,“筆試成績作為第一道關卡,這就讓那些善考不善干的人占了先,選拔出的人不少‘高分低能’,也造就了一批不好好工作的‘考試專業戶’?!盵2]說實話,競選本身沒有問題,關鍵是要采取多種途徑盡量規避競選存在的缺陷。一是根據不同競選對象,科學圈定競選內容,合理設置競選資格和條件。二是選拔方式要科學。該競選的競選,該委任的就委任,避免出現“選拔干部有的崗位明明有合適人選,也要搞競爭性選拔,招進女婿氣走兒”的現象,即使是競選也要就近取才,競選和委任的比例要合理,不能機械化搞“凡提必競”的路子。
干部年輕化是改革開放初期針對我黨干部嚴重老齡化而提出的應對之策,這一政策在特定時期對優化干部年齡結構,穩定干部隊伍建設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選拔任用干部時不能在年齡上“刻舟求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化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并不意味著提拔任用每個干部都要年輕的,也不是每個班子都要硬性配備年輕干部,更不是不同層級領導班子成員任職年齡層層遞減?!盵2]意思就是說年齡不是選拔干部的硬道道,而是要注重干部的閱歷,依據崗位歷練表現決定干部晉升與否。當然,對確有真才實學的年輕干部也要大膽破格提拔,當然不能“出格”。
合理使用干部,是確保黨的事業興旺發達之根本。合理使用干部必須做到知人善用,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習近平指出,“用人得當,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往往會出現用人不當,用人失誤?!盵2]這句話強調,要想合理使用干部,作為使用干部的領導個人或者作為管理干部的組織部門首先要“識人”。習近平說,“識人”首先應該選擇好角度和切入點,要通過“觀察干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看其見識見解;觀察干部對群眾的感情,看其品質情懷;觀察干部對待名利的態度,看其境界格局;觀察干部處理復雜問題的過程和結果,看其能力水平?!盵2]其次,“識人”要堅持正確的路徑,識人“功夫要下在平時,并注重重要關頭、關鍵時刻。要多到基層干部群眾中,多在鄉語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節’中察德?!甭纷訉α耍白R人”才能走捷徑,不會走彎路、識錯人。第三,“識人”還要辯證看待干部的優缺點。有本事、能干事的干部,往往個性也比較鮮明,對其要給予寬容和保護,組織部門一定要出來說公道話,客觀公正看待干部,這樣才能確保識對人。
只有知人,才能善用。要想做到善用干部,習近平認為,首先要“任人唯賢”?!叭稳宋ㄙt”既是一種用人原則,也是一種選人用人的導向。在選人用人上,無論是領導個人還是組織部門,要摒棄私心、消除門第觀念、回避“關系網”、杜絕“潛規則”,要秉承公心、任人唯賢,只要這樣,才能既引得來人才,又留得住人才,還用得好人才。其次,善用干部要“擇優錄用”。擇優錄用就是不搞論資排輩、平衡照顧,選拔任用干部主要通過對干部品行、能力、擔當、政績及服務意識等開展全方位對比,優勝劣汰,讓能者有位、有為。第三,善用干部要“以事擇人”。干部性格、學識、能力有差異,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因此,在使用干部時,就要視具體工作崗位要求,綜合考慮干部個人素質因素,選用最合適的干部。
選人用人問題很復雜,廣大干部群眾對此比較關注和敏感。要想不出問題或者少出問題,就必須加強對選拔和任用干部各個環節的監管。首先,落實廣大干部群眾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在選人用人上加大公開力度,主動接受外部監督。其次,對考察環節嚴格把關,參與干部選拔任用的考察部門、考察人員要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如實反映被考察對象的品行及平時業績表現,嚴肅黨的干部人事工作紀律,嚴防用人不正之風,對考察過程中弄虛作假的要視情況進行問責。第三要嚴格落實主要領導對用人失察失誤負總責、班子成員對分管部門和聯系單位的用人失察失誤負領導責任的責任追究機制,對凡用人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后果的,應視情況,層層追查,逐級追責。通過監督問責,強化舉薦責任,為善用好干部提供制度保證。
[1]陳云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0.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06:57~58,63,68,64.
[3]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