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翔宇/河北君德風律師事務所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人類進入到微媒體時代,從而促使電子商務成為了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電子商務目前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部分,其發展則給傳統民商法帶來了較大挑戰,不利于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因此,還應加快民商法創新研究,繼而更好的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在微媒體時代,電子商務平臺上買賣上方需要在交易前各自準備,買家根據商品價格、數量等信息完成購貨信息單羅列,發送至平臺后完成匹配商家的選擇,賣家根據商品信息進行圖文介紹,并按照客戶要求進行交易。雙方交易時,則要進行商務洽談,明確交易時間、價格等信息,強調和說明違約情況,達成一致后利用ЕDI電子數據交換形式完成電子合作合同簽署。在履行合同時,賣家發出商品后到買家付款前,銀行、稅務等部門都將參與進來。而利用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雙方僅需采用ЕDI電子數據與相關部門進行電子憑證交換,因此能夠迅速完成手續辦理[1]。利用電商物流查詢系統,則能實現商品實時跟蹤,并在一方違規時根據損失情況進行索賠或補發商品。針對電子商務,民商法對交易產生法律約束的內容與現實交易大致相同,僅需要完成中間相關創新即能發揮效用。
伴隨著微媒體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取得了快速發展,促使新型民商事主體得以誕生。這類主體主要為網絡中的企業或商戶,不同于傳統的商貿主體,網絡企業更加強調本身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角色,由于傳統民商法對這類主體無明確規定和要求,造成了該類主體個人素質和責任意識存在較大差異。受這一因素的影響,傳統民商法發揮的效用有限。因為在電子商務平臺上,主體身份具有一定虛擬性,一旦發生商務糾紛很難進行主體及時、準確判斷,因此給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一定阻礙。
虛擬性為電子商務的一大特點,在給電子商務發展帶來了便捷性優勢的同時,也給平臺發展帶來了阻礙。不同于傳統商業,電子商務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交易,利用虛擬數字信息作為交易憑證。但是這類信息大多虛擬性較強,難以作為有效的憑證,所以在發現糾紛后難以依靠傳統民商法進行處理。按照國家現有法規,法律介入需要有真憑實據。缺少真實信息,傳統民商法將失去效用,難以進行電子商務這種新型犯罪行為的處理。就目前來看,電子商務各種交易數據為電子信息形式,并且利用網絡進行費用支付,由第三方提供擔保。在遭遇病毒入侵的情況下,就可能出現信息被篡改的情況,繼而導致交易雙方承擔災難性后果。因此電子商務犯罪的產生,給民商法效用發揮帶來較大影響。
電子商務之所以會獲得較大的經濟市場,與其開放性較強有著直接的關系。開展電子商務,需要利用網絡通信方式完成交流合作,在交易過程中需要實現信息交流。而網絡開放性較強,通常會實現信息共享,難以為信息提供足夠有效的保護。就目前來看,電子商務交易的開展不受時空限制,但是依然能夠得到法律保護和約束,以免帶來較大的社會危害。在網絡侵權問題發生后,盡管受害人可以通過網絡權利救濟獲得保護,但是其信息依然難以得到切實有效的合法保障。受這一因素的影響,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侵權行為屢見不鮮,給電子商務平臺運行帶來了較大風險,同時也給民商法的發展帶來了較大挑戰。
結合電子商務發展給民商法帶來的挑戰,想要更好的應對各種問題,首先需要對電子商務新型民商事主體地位進行明確,以便明確這類主體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責任和義務,為糾紛的處理奠定基礎。具體來講,就是通過明確責任主體,實現對引起電子商務糾紛的原因查找,從而完成有效解決方案的制定。考慮到電子商務具有一定的虛擬性,還應在民商法中進行虛擬理念的引入,利用微媒體技術完成新型民商事主體的真實電子身份建立,以便實現法律信息的有效傳遞[2]。想要達成這一目標,還要在電子商務平臺準入管理方面制定相關制度,要求注冊的個人、企業和商戶通過電子證書和電子憑證完成身份登記,保證主體信息的真實性。采取該種措施,則能使電子商務的民事合法性得到確認,同時也能使新型民商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得到整體提高。一旦發生糾紛,則能根據新型民商事主體真實是否呢對執法主體進行確定,使執法難度得到降低。采取該種制度,可以實現對新型民商事主體的有力約束,確保該類主體在電子商務交易中遵循相關法律法規,推動電子商務的合法化發展。
為加強對電子商務平臺上新型犯罪的法律約束,則要對現行民商法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實現對新型犯罪的有效治理。在微媒體時代,還應認識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由相關部門針對電子商務平臺信息泄露問題出現相關法律法規,確保交易雙方在交易合作的過程中得到信息安全保護,以免群眾受到傷害。例如在交易支付方面,就容易出現信息安全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還應完善交易制度,引入安全證書等技術方案,提高民商法的實用性。在對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進行完善時,還應加強對發達國家貿易交易準則的借鑒,實現對電子商務行為準則的創新。為加強對電子商務活動的約束,則要實現對民商法相關制度的改革與創新,為電子商務活動開展提供全方位保護。此外,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國際化發展,制定的新準則和新制度還應與國際貿易組織原則保持一致,以便更好的推動電子商務的良性發展。
在微媒體時代,借助網絡媒介進行電子商務信息交流,使得電子商務十分依賴網絡。所以想要處理電子商務平臺上發生的網絡救濟糾紛,還要建立網絡救濟仲裁機制,確保民商法能夠在民商事主體受到侵害時發揮懲處侵權者的作用,同時使受害方得到一定權利救濟和補助,避免其承擔過多損失[3]。為此,還應完成專用于進行網絡救濟的基金建立,在民商事主體因電子商務交易受到侵害時可以進行基金申請,使相關部門得以介入,在對侵權者進行懲處的同時,通過審批實現合理補償。而為避免基金被不法分子騙取或出現貪污腐敗等問題,還應對網絡救濟基金的監管機制進行完善,從基金申請、發放到使用的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采取該種措施實現民商法創新,則能使電子商務糾紛得到依法仲裁,從而完成和諧電子商務環境的建立,使電子商務取得更好的發展。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在微媒體時代,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在運用傳統民商法進行平臺商務行為約束時將面臨來自于新型民商事主體、新型網絡犯罪和網絡救濟方面的挑戰。想要利用民商法推動電子商務的合法化、合理化發展,則要明確新型民商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并通過完善相關法規加強新型網絡犯罪的約束,同時建立網絡救濟仲裁機制加強對交易雙方的保護,繼而更好的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