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直以來,印度電影給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歌舞盛行,婉轉悅耳的歌曲和曼妙多姿的舞蹈總能給人留下深刻記憶。一部電影中穿插數個歌舞片段已成常態,足見印度人對于歌舞的熱愛。
除了歌曲和舞蹈,華麗的民族服飾和鮮艷的色彩蒙太奇也彰顯了印度電影的民族特色,一同構成了印度電影的絢麗多姿,使其成為世界影壇中的一朵奇葩。
印度著名電影導演戴夫·阿南曾說“印度的電影就是歌舞電影,最好的印度電影中的歌曲與舞蹈都非常動人,備受觀眾歡迎。如果歌舞好,你就成功了一半。音樂是電影的一部分,好的歌舞正是電影劇本的精華所在。”確實如此,印度人民對于歌舞的熱愛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因為宗教信仰的關系,歌舞在印度人民心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當前電影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大環境下,印度電影之所以占有一席之地,能夠同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電影分庭抗禮,主要還在于對歌舞場面的堅守與創新、繼承和發展。即使歌舞場面也曾遭到一些人的詬病,但印度電影從未放棄歌舞,而是在不斷改進中使歌舞場面能夠與敘事進程更有機的結合。
歌舞不僅起到賞心悅目的作用,還要能完美地融入劇情當中。比如2009年大火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中,一群大學生在洗澡遭遇停水時,男主角蘭徹帶領大家邊唱邊跳,特別是他們唱的歌曲“Aal izz well”,風趣幽默且勵志,既把劇情推向高潮,又讓觀眾在笑過之余受到心靈的某種觸動。再比如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神猴哈奴曼在印度家喻戶曉,人們敬他為英雄,虔誠地供奉著它。男主角出場于猴神紀念日上,因此他的出場伴隨著盛大的歌舞場景,一大群人載歌載舞,場面恢宏壯觀,色彩絢麗濃艷,載歌載舞的印度電影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精神體驗和視覺享受。
電影《未知死亡》中,雖然歌舞片段不多,但其中一段讓人記憶猶新:男主角桑杰辛哈尼亞與女主角卡拉帕娜的感情進展飛速雙雙墜入情網之時,有一段描寫男主角內心對于愛情到來的激動和欣喜的歌舞,場景變換多,背景色彩豐富充滿著童話味道,音樂夢幻且節奏明快,表達了愛情那種勃發的生命力讓人為之震撼。
歌舞離不開音樂,印度電影音樂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在堅守傳統音樂精髓的基礎上,借鑒、吸收、融匯了西方音樂的元素,形成了獨特、多元的藝術風格。其中,印度傳統音樂始終作為印度電影音樂的基礎和主導,而西方音樂則促進了印度電影音樂的完善與發展。正是由于印度電影音樂獨特的風格使印度電影烙上了鮮明的民族特色,以至于人們只要聽到電影中的音樂就能將印度電影與其他國家的電影相區別,使印度電影極具辨識度。
印度電影除了以浪漫華麗炫酷的歌舞場面聞名于世外,其故事情節也為人稱道。電影當中常隱含著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內核。
《三傻大鬧寶萊塢》反映了以主人公蘭徹為首的三人與以教授為代表的傳統教育權威之間的矛盾與抗衡。蘭徹用他的善良、開朗、機智、幽默影響著身邊的人,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觀念,打破傳統教育對人個性的束縛和戕害。電影最終呈現給我們的是不管人生的路程多么崎嶇坎坷,也要勇于打破一切思想禁錮,堅持自己喜歡的,大膽的做自己,學有用的知識為自己創造喜歡的生活。《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則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幫助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雖然故事看似俗套,但影片呈現并弘揚了一種博大的愛,愛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不分國家,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愛的種子。影片中的小蘿莉就像一塊試金石,她檢驗了猴神大叔這個看似平庸呆笨卻善良勇敢堅韌的人。他帶著小蘿莉在宗教信仰沖突和國家隔閡的雙重壓力下,開啟了一段不平凡的尋親之旅。一路上有挫折有驚險,但在邊境巡警、記者等富有愛心與正義的人們的幫助下,小蘿莉平安的回到母親身邊。影片傳遞出一種愛的力量,它讓人們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從而塑造更好的自我。影片《摔跤吧!爸爸》講述的故事,反映的主題同樣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女孩會被送給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人”,以及“女孩剪短發會被嘲笑”等片段,揭示印度社會由來已久的對于女性的歧視,此種情形在印度一些偏僻落后的城市鄉村更為嚴重。印度社會女性地位低下歷史悠久,但當父親發現女兒竟將男孩打得鼻青臉腫,發現女兒身上有作為摔跤手的天賦,他毅然摒棄世俗的偏見訓練并鼓勵女兒加入摔跤運動。父親讓女兒練摔跤一方面是為了實現自己未圓的冠軍夢,另一方面他是希望女兒將來能找到另一條出路,而不是余生一定要與鍋碗瓢盆為伍。而且,如果女兒能在這條路上獲得成功那么就是為國家爭光,為印度女性樹立了榜樣。最終,女兒塔吉在英聯邦運動會上獲得女子摔跤冠軍,實現了印度女子體育登上最高領獎臺的夢想。
從1931年第一部有聲印度電影發展至今,印度電影從未放棄歌舞元素的運用,并且在不斷改進中剔除讓人跳戲的歌舞,而讓歌舞與情節水乳交融。同時影片在表現主題上也頗費心思,反映社會現狀,揭示社會陰暗面,傳播正能量。
在國際上,印度電影已成為展示印度的一個窗口,讓世界觀眾了解印度以及印度的文化。
參考文獻:
[1]侯君奕.論印度電影對歌舞元素的堅守和創新[J].科教文匯,2010(28).
[2]李妮鄉,付筱茵.當代印度電影的文化形式與內涵[J].電影新作,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