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一理論由布魯納提出。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對認知結構的主動形成,而不是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學習者能夠主動獲取知識,并能夠把獲得的新知識,和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從而把自己的知識體系構建起來。所以,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對本學科的基本架構有一定的了解。發現法,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讓學生用自己的大腦,自主地去獲得知識。大學英語的寫作教學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的主動探索,實現對知識的主動構建。
過程化寫作理論認為,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大的進步,強調修改勝過強調寫作本身。該理論鼓勵使用調多稿寫作法,即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先寫構思、寫草稿,然后進行反饋、修改,從而將寫作所進行的視為活動進行可視化,讓學生經歷一個線性的認知過程。如此一來,學生變成夠實現自我發現、自我認知。
自動寫作評分系統(Automated Easy Scoring),簡稱AES,利用計算機程序對作文特征,依據有效性、可靠性、公正性,進行評價,并給出分數。AES能夠對于文本的用詞、語法、風格等特征作出評估。然而,一些主流的AES,主要是針對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用戶設計的,對以英語為外語的用戶適用性不佳。
批改網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它能夠將學生作文中的自然語言與語料庫對比,進行實時評分,并提供修改意見,成功地將AES進行了了本土化。與國外的AES相比,批改網具有以下優勢:第一,流程清晰,操作簡單。第二,反饋及時,點評到位。第三,便于學生自主訓練。第四,降低教師負擔,便于教學研究。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基于批改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寫作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是否能夠保障自我效能感。
為了保障研究的科學性,筆者選取了自己所授的兩個班,各55人。其中甲班為實驗班,進行基于批改網的自主寫作教學,已班為對照班,進行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甲乙兩班,都要求每周提交一篇作文。持續一個學年。
(1)寫作能力檢驗。實驗前后,筆者對兩個班級都進行了寫作測試,用SPSS19.0軟件,對兩個班兩次測驗的成績,進行對比與分析。(2)自我效能感檢驗。筆者設計了調查問卷、座談會,對學生的滿意度做了調查。
(1)確定主題、創設情境。筆者在選取作文主題時,盡量會選擇與學生的生活相關的話題,注重趣味性、知識性,讓學生有話可說。主題確立完畢后,上傳相關的視頻文件、拓展材料至“共享文檔”,為學生創設情境。(2)提交作品、反饋修改。學生在寫作完成后,登錄批改網,在“我的老師”一欄里找到“最新作業”,進行提交。之后,系統進行自動評分,并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可以點擊“繼續完善”,參考修改意見,進行在線修改,直至滿意為止。(3)范文推薦、課堂評述。根據批改網的反饋結果,教師可以選取優秀的范文,推薦給其他學生參考,同時,根據批改網的弱點分析報告挑選一些典型的錯誤、知識盲區,進行重點講解。另外,教師還可以對于學生在寫作、修改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產生的疑問進行解答。(4)課后總結、文檔共享。每次作文課結束后,教師對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將總結報告,以及典型的范文上傳到“共享文檔”,供學生今后參考。
對比兩個班兩次測驗成績,可以發現,在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詞匯、語法、句型、結構、內容各項平均成績、進步幅度,都優于對照班,由此可見,基于批改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寫作教學模式,比傳統模式更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發現實驗班的學生英語寫作滿足度、成就感都大幅提高,對于英語寫作的焦慮感,則大幅降低,對英語寫作的興趣提高、起初目標更明確,自我效能感提升。
相較于傳統的大學英語作文教學模式,基于批改網的自主寫作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該模式以構建主義理論、過程化寫作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為基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自主性,時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筆者對該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了研究,選取兩個班級進行對照,通過作文測驗成績對比、問卷調查、學生訪談的形式,得出了以下結論:基于批改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寫作教學模式,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同時,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參考文獻:
[1]蔣艷,馬武林.中國英語寫作教學智能導師系統:成就與挑戰——以句酷批改網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3(7).
[2]唐錦蘭,吳一安.在線英語寫作自動評價系統應用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