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與孔子、孟子、朱熹并列的“四大圣人”之一[1]。其與贛南有著很深的淵源。贛南是其立德、立功、立言之地,是其“文治武略”實踐之地[2]。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其澤被后世的核心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其淡泊名利、勇于擔當、堅忍達觀的優秀品質和高尚節操等共同形成了獨特的陽明文化,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至今影響巨大。贛南有獨特的陽明文化資源,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主陣地,贛南地方大學有必要也有條件將陽明文化融入贛南地方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中,為提升當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贛南地處江西南部地區,歷史悠久,自然和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教育也發展迅猛。贛南共有綜合性大學三所,高職高專若干,受社會大環境和高校擴招的影響,贛南地方大學生在人文精神方面也呈現出一些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西方國家的不良思想也涌進國門,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受西方個人主義的影響,一些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一切從自身利益出發,不關心學校,不關心班集休,不關心同學,甚至對父母也很冷漠。他們遇事多考慮自己,見榮譽就上,遇責任就躲。有的大學生受西方虛無主義和頹廢主義影響,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問世事,對人對事沒有熱情,不愿承擔任何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大學生在大學校園中要面對學業、就業、大學生活、人際交往等各種問題,一些大學生心理素質欠佳,不能很好地調適自己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頻出。有些大學生無法盡快適應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沒有建立正常的社交關系,心理狀態常常是孤獨的、無助的。有些大學生因為不能正確面對學業成績和先進評選,學業成績不理想便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抑郁,破罐子破摔;有些大學生因為對先進評選有看法,心理失衡,做出傷害同學的事情。還有一些大學生不能正確處理戀愛關系,面對戀愛中出現的問題常常不能積極面對,妥善處理,特別是面對失戀,有的大學生甚至走上極端,引發自殺或犯罪事件。
現在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社會和學校大都重視文化、學業等,受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的影響,現在有些大學生道德意識不強,缺乏人性良善。有些大學生不講究公德,在教室、圖書館及其他公共場所任意喧嘩,打擾別人;有些大學生不講公共衛生,在教室、寢室隨意堆放私人物品或亂扔垃圾,影響他人;有些大學生口說臟話,沒有禮貌,不尊敬師長,不友善同學;有些大學生缺乏誠信,為了個人利益,竟然誆騙同學;有些大學生對于有身體有缺陷或家庭有困難的同學不僅不給予同情,反而挖苦諷刺取笑。
王陽明的一生與贛南有著不解之緣。贛南是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實踐地,王陽明心學的主要形成地,王陽明學術思想的主要成熟地。王陽明在南贛地區的軍事、政治、文化和經濟活動的地理范圍,至今保留的歷史遺跡,見證了陽明心學的起起落落,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有著不可磨滅的文化與思想光芒和魅力[3]。贛南地方大學有不少研究者在從事陽明文化研究。這些對于贛南地方大學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贛南地方大學要充分用好現有條件,將陽明文化融入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中。
陽明文化是贛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王陽明自身經歷就是一本很好的人文精神培育的教科書,例如王陽明生于浙江余姚一富裕家庭,其家族世代淡泊名利。其秉承家學,一生淡泊名利,坦蕩無私。王陽明生性耿介,心存良知,為忠臣諫言被貶謫猶不悔。贛南地方大學可以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增設一些陽明文化課程,課程要著重挖掘陽陽文化人文精神培育因子,依照當今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創新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讓贛南地方大學生系統了解王陽明生平和陽明文化,樂于接受陽明文化,汲取陽明文化精髓,傳承與弘揚陽明文化。
王陽明在贛南生活、工作過幾年,并且贛南是其核心思想形成的重要地方。這里保存了很多陽明文化遺跡,是贛南大學生走進陽明文化的重要載體。2017年8月13日,仿古復建的贛州陽明書院正式落成并對外開放,陽明理學文化教育傳承基地的崇義思順平茶寮碑陽明主題公園對外開放,在贛南地區的龍南、會昌、章貢區等都留下了陽明文化的承載風物[4]。這些都是贛南地方大學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實踐基地。贛南地方大學可以組織部分大學生親自走進這些地方,體悟王陽明遭遇和思想精髓。在實踐中體悟王陽明身處逆境堅忍樂觀的優秀品質以及他的知行合一的良知精神。
高校是培育大學生人文精神的主陣地。為了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高校可以把陽明文化融入到學校的社團活動中,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加深對陽明文化的了解,感受濃郁的人文精神熏陶。學校可以請研究陽明文化的專家學者全方位地介紹陽明文化;也可以組織學生建立陽明文化學社,從細微處學習、研究陽明文化;也可以通過戲劇表演再現王陽明在贛南主政和講學的情景,讓陽明文化更鮮活地存現于當代大學生面前,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知人合一的思想;也可以通過對王陽明詩歌的誦讀與欣賞,讓大學生了解王陽明在身處逆境時是如何堅忍樂觀地面對的,讓大學生了解王陽明在面對奸臣當道時是如何守住做人的底線,不負良知的。
陽明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精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王陽明或引用王陽明學說,為陽明文化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他曾說,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比如……關于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關于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的思想……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他還說,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5]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時期,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學校肩負的神圣使命。高校要注重專業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整合,培育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才能使大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性人才。贛南地方大學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在陽明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尋到適合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徑,加強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并且將其作為一項重要而長遠的工程去建設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