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藝
(烏魯木齊市第三十九小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我國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切合小學生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水平,和小學生的生活、思想、情感距離很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盡管不需要學生對這些插圖進行掌握,但是這些插圖卻是用文字語言沒有辦法代替的圖畫語言,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同樣有較強的推動作用,所以插圖可以說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些插圖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人物活靈活現,又極度貼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對這些插圖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理解,可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促使學生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保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果的更大提升。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為學生的語言系統進行奠基的過程,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小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才能為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做好充足的鋪墊。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和生活、世界的接觸機會較少,沒有太多的思想感悟,所以他們的寫作基本上都是來自于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遇到的事物,所以只有讓小學生對事物能夠進行細致的觀察,才能確保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把所看到的事物詳細描繪出來,為下一步的寫作打好基礎。例如在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看看在圖中能找到哪些事物,這些事物都具有怎樣的特點。小學生們紛紛發言了:有一棵很高、很粗、很茂盛的大樹,樹上掛著一個很大的鐘,鐘下邊系著長長的繩子,樹下有一間教室,教室的瓦是灰色的,窗戶是開著的,里邊坐著穿著不同衣服的小學生正在讀書,窗外有很多花草,花上邊落著蝴蝶,還有幾只猴子在看著教室里邊,樹的枝頭有幾只黃顏色的小鳥等。正因為小學生觀察得又仔細又認真,才能夠說出這么多的事物,并且還能夠把事物的特征表達出來,讓小學生能夠有話可說,也為今后的有話可寫打下了基礎,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效果提升,為“立體”作文的實現做足了鋪墊。
具有了細致、深入的觀察能力,學生就有了可供寫作的素材,也有了可供表達的語言,這就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想要保證學生能夠把在插圖中觀察到的內容清楚、有序地表達出來,還必須保證學生語言的條理性,保證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為“立體”作文構建出一個“主體”。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課《桂林山水》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尋找在插圖中看到的內容,很快學生們就說出了很多,例如遠處連綿不斷、形態各異的山峰,江面上撐篙劃船的漁民,山上碧綠茂密的樹木,清澈見底、一片碧綠的江水,以及江面上層層的漣漪……盡管學生們觀察很仔細,說出的對象也很多,但是雜亂無章,絕不會形成一篇作文,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從近到遠、從遠到近、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的順序來依次進行描寫。學生得到指導,很快就形成了一篇井然有序的作文,為“立體”作文構建了一個良好的框架。
良好的想象能力可以讓學生的思想插上騰飛的翅膀,讓“立體”作文得以開枝散葉、意蘊豐富。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中的《望洞庭》教學中,教師就讓學生觀察插圖,并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在腦海中形成一種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并在深入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把洞庭湖的美景按照一定順序描寫出來,形成一篇小作文,可以充分保證作文的生動、形象,保證“立體”作文的真正實現。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插圖的作用進行高度重視,利用插圖來大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獲得足夠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細致準確的表達,讓學生在插圖當中獲得更加完善、更加“立體”的寫作能力提升,保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果的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