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融媒體記者 / 王小婷
紅楓湖與百花湖、阿哈水庫簡稱“兩湖一庫”,是貴陽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供應著貴陽市上百萬市民的飲用水,占貴陽市城市供水量的70%左右,被稱為貴陽人民的“三口水缸”。
8月10日,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紅楓湖管理處會同相關單位和部門,對紅楓湖溢洪壩附近的臨時攤位進行依法拆除。有力打擊了紅楓湖溢洪壩附近擺攤設點、亂搭亂建等行為。
據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他們還將采取限制措施,限制游客車輛進入,防止非法經營現象反彈,切實有效保護好貴陽市民的“大水缸”。
紅楓湖與百花湖、阿哈水庫簡稱“兩湖一庫”,是貴陽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供應著貴陽市上百萬市民的飲用水,占貴陽市城市供水量的70%左右,被稱為貴陽人民的“三口水缸”。
然而,一段時期,“兩湖一庫”周邊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庫中,水產養殖面積不斷增加,農業面源污染不斷加重,“兩湖一庫”水體遭受嚴重污染。
“不清亮,臟得很!”龍乃華是位于貴陽紅楓湖畔的清鎮市站街鎮小河村村民,回想起當年紅楓湖被污染的場景,他直搖頭嘆息,“2006年至2007年是最嚴重的時候,那會兒每家都在水龍頭上吊一個小布包,用來過濾,一會兒臟東西就堵住布包了,接一桶水就不淌了。”
針對紅楓湖周邊的農村面源污染,2016年清鎮市啟動了紅楓湖沿湖村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將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所有村寨30000人納入生活污水治理范圍,要求出水水質總體達到《城鎮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今年6月,清鎮市紅楓湖周邊17個村139個村民組的生活污水實現村寨污水深度凈化、達標排放。
據了解,實施生活污染治理,逐步取締湖(庫)游船和周邊農家樂、休閑山莊,拆除違法建筑,妥善解決庫區移民安置問題是貴陽市實施工業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生物凈化、生態修復的五大凈化“水缸”工程之一。
貴陽市還嚴格實行環境準入制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嚴格審批,嚴格執法,對于落后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不批;排污超過總量控制指標要求的不批;污染物超過環境容量的區域新增污染項目不批。
2014年,清鎮市對紅楓湖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核心區范圍內的2個村3個村民組進行了生態移民搬遷,完成了363戶8.7萬平方米搬遷拆除任務,并對拆除建筑垃圾實施了轉運清理,對房屋建筑原址實施了生態修復。今年7月29日,紅楓湖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2個村4個村民組195戶729人再次完成“退湖進城”生態移民搬遷。
“誰污染、誰治理。”為保護綠水青山、保護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權益,貴陽市建立了“污染者付費、治污者受益”的監管機制:采取財政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兩湖一庫”治理工作,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大幅度提高污染成本,讓排污者排不起污,解決了“違法成本低”的問題。
今年3月份,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根據《貴陽市金鐘河流域水環境質量考核暨獎懲辦法(試行)》規定的COD、氨氮和總磷三項指標進行核算,白云區金鐘河干流出境斷面累計超標15.5倍,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100萬元。
觀山湖區金鐘河干流出境斷面在扣除上游來水影響之后達標,不繳納生態補償資金;斷頭河累計超標6.2倍,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50萬元;打石溝累計超標15.8倍,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50萬元;合計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100萬元。
云巖區金鐘河干流出境斷面在扣除上游來水影響之后超標0.2倍,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50萬元;白臘溝累計超標4.2倍,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50萬元。合計應繳納生態補償資金100萬元。
2007年,貴陽市還組建了全國首個環保法庭、環保審判庭,明確受理國家機關、環保組織乃至志愿者個人作為原告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組建了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貴州省貴陽市兩湖一庫環境保護基金會,借此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廣泛籌措治理保護資金等。
“我和其他環保志愿者們一起,在阿哈水庫的保護區卡點上值守,勸阻釣魚者、游人,巡查污染源、垃圾、破管等現象,并通過微信圖片及時反映給生態文明、水務部門及各級河長,將污染問題阻止在庫口以外。”
“我現在年齡大了,行動也不方便,所以紅楓湖去得少了,但我一直堅持守護著南明河和阿哈水庫。”今年81歲的雷月琴老人是一名環保志愿者,多年來一直堅持義務巡河,把發現的污染問題反映給相關部門。
除了雷月琴,貴陽市還有300多名來自環保組織的“環保大管家”,他們把“跑”出來的數據與環保組織專家幫助存在環保隱患的企業制定合理化建議并監督落地所取得的效果,整合為工作報告發往環保法庭,達到合力“管”住綠水青山的目的。
“政府下決心把‘兩湖一庫’治理好,就是為我們廣大市民做的最大的一件好事,作為群眾,我們應該自覺保護好、愛護好水源。一滴水就是一個生命。”貴陽市民曹先生說,保護好水源,需要全市人民的齊心努力,每個人都應該有主人翁精神。
“引入群眾監督,保證法院判決的同時激發公眾自覺。”清鎮市法院院長舒子貴告訴記者,清鎮環保法庭以2011年11月中華環保聯合會起訴貴州某乳業公司水污染一案為起點,創新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對被告企業的污水處理情況進行后續監督,直至其外排廢水均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

紅楓湖與百花湖、阿哈水庫簡稱“兩湖一庫”,是貴陽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地,被稱為貴陽人民的“三口水缸”。圖為宛如畫卷的紅楓湖。(李貴云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