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融媒體記者 / 汪梟梟
“河長制”為“河長治”提供了法律保障,讓貴州真正做到“管好水、護好水、治好水、用好水”。
“看!這兒還有一群魚?!表樦靥犊h河長制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賀洪強手電筒所指的方向看過去,魚鱗反射出的光在黑夜中若隱若現。
賀洪強帶著河道生態管理綜合執法隊的隊員夜巡湄江,他們要重點巡查的是河道周邊可能潛藏的毒魚、電魚、網魚等非法設施。
“以前我們這里的河道是‘幾管幾不管’的狀態,林業、環保、漁政、農牧、公安等好多個部門都有管理職責,但又沒有具體的部門牽頭,毒魚、電魚等問題時常發生,河水污染也比較嚴重?!?/p>
轉機出現在2012年,這一年湄潭縣從幾個部門中抽調人選,率先組建并成立了這支河道生態管理綜合執法隊,由公安部門具體執行“河長制”的落地要求。賀洪強說:“現在我們這里要說徒手可抓魚一點也不夸張?!?/p>
在貴州,每一條像湄江這樣的河流都有一位像賀洪強一樣的“守護人”,他們的名字叫“河長”。
“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在2017年新年致辭中,習近平總書記說。緊接著,不到半年時間,各地紛紛出方案、定目標、建制度,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河長制在全國全面鋪開。
“重整山河”“管好水、護好水、治好水、用好水”是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對貴州河長制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也是貴州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作為“兩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國家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貴州舉全省之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河長制在貴州的發展成熟經歷了近10年的時間。
從2009年開始試點,到2017年3月《貴州省全面推行河長制總體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標志著省、市、縣、鄉和村五級河長體系全面構建,河道、湖泊、水庫等各類水域河長制實現全覆蓋。
2017年6月18日是貴州首個“生態日”,一場聲勢浩大的“保護母親河·河長大巡河”主題活動在貴州全省展開。省委書記、省長帶頭,全省1430名各級河長、5000名干部群眾共同巡河。這是貴州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標志性事件,力度之大,人數之多,前所未有。今年6月18日,全省繼續堅持五級河長大巡河,貴州省副省長、省副總河長吳強說:“要把巡河活動變成常態?!?/p>
得益于河長制的實施,過去一年貴州省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總體達標率87.3%,比2016年提高了5.3個百分點,長江流域河流干流水質持續改善,珠江流域河流干流水質優良率保持在100%;9個中心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8.4%。
“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有常流水的河流,都能找到河長負責?!眳菑娊榻B說,目前貴州4697條河設五級河長22755名。
6月15日,全省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孫志剛在會上強調,河長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責任田”。
既然是“責任田”,就要真正做到守河有責、守河盡責,河長肩負的是事關千年大計的生態文明建設。為此,貴州在全國率先設立四級“雙總河長”,省、市、縣、鄉四級均由黨委和政府的主要領導共同擔任總河長。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在崗的30多位省級領導各擔任一條重點河流、湖泊或者水庫的省級河長,市、縣、鄉三級參照省級做法。
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看來,河長制的推行,最終還是要依靠制度建設,否則河長制本質上仍屬于人治,而不是法治。它的推行和實際的效果不是依賴于法律的規定,而是依賴于一個地方的黨政領導是否對水環境保護給予重視。
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貴州在制度建設、機制保障、措施行動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是全國首部省級地方性水資源保護法規,對全面推行河長制作了明確規定。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貴州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也作了相關規定。
在去年3月印發的《貴州省全面推行河長制總體工作方案》中,明確了嚴格考核問責,將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納入省對各市(州)和縣域經濟綜合測評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因失職、瀆職導致河湖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和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嚴密的制度建設讓“守河盡責”有了法律保障,有利于各級河長切實挑起責任?!昂娱L制”為“河長治”提供了法律保障,讓貴州真正做到“管好水、護好水、治好水、用好水”。
“污染少了,江水清了,飛走的鴛鴦又飛回來了。”家住烏江邊上的石阡縣本莊鎮辛莊村村民楊仕忠說,生態好了,受益的還是我們老百姓。
以前,楊仕忠家附近的烏江江面網箱密布,“水葫蘆”侵占了整個江面,養魚的殘食隨水漂浮。正是因為河長制的實施,江面再現碧波蕩漾,飛走的鴛鴦又飛回來了。
“我們從縣級層面要求季度巡河、半年督察、年度考核,鄉鎮河長月度巡河,村級河長每周要去巡河,讓河水治理由集中式治理向常態化管理轉變。”銅仁市委常委、石阡縣委書記皮貴懷說,河長制的實施為保護烏江安上了一層層保護鎖。
在畢節市大方縣,全縣的中小學校長也成了“兼職”河長,他們從校園教育開始,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小手拉大手”鼓勵學生將生態文明理念反傳給家長。如今校長兼職的名譽河長在大方縣農村中小學達到百分之百覆蓋,人們的愛水、護水意識越來越高。

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有常流水的河流,都能找到河長負責。目前貴州4697條河設五級河長22755名。圖為烏江流經遵義市播州區河段。(播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除了大方縣的校長“兼職”河長外,貴陽市還出現了很多“企業河長”,五福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會主席梁材就是其中之一。
受聘為企業河長之后,梁材組織了30多人的巡查小組,對南明河流域烏當區段開展不定期檢查,對一般的水面垃圾進行清理,對向河道傾倒垃圾、渣土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勸阻。
不管是大方縣的“兼職”校長,還是貴陽市的企業河長,都是重要的民間力量。河流的保護不光是政府的事情,同樣需要民間力量的參與。2017年6月,由省文明辦、省水利廳、省環保廳、團省委等聯合向全社會招募選拔了33名“青清河”志愿者擔任省級河湖民間義務監督員。
貴州在河長制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民間監督作用,通過分級招募河湖民間義務監督員,暢通公眾參與渠道,帶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據統計,全省共聘請11220名民間河湖義務監督員。另外,制定《貴州省河湖志愿者監督員管理辦法》,廣大青年志愿者、社會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目前實名注冊志愿者達到81994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