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一南
本刊顧問,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少將,博士生導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國家安全戰略、國際沖突與危機處理等。
通過印刷機海量印刷、電磁波高速傳送的現代新聞,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掌握的描述戰爭、評價戰爭、最終影響戰爭最強有力的工具。
人類沒有新聞之前,先有了戰爭。
自有戰爭,便有了集結軍隊的號召,有了打探敵情的需要,有了傳遞戰況的期待,有了宣揚勝負的愿望。烽火臺,號角,風箏,弓箭,快馬,跑斷腿的信使……數千年來勉為其難地承擔著報告戰爭的任務,直到現代信息傳遞手段在一次又一次技術革命中產生。通過印刷機海量印刷、電磁波高速傳送的現代新聞,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掌握的描述戰爭、評價戰爭、最終影響戰爭最強有力的工具。
戰爭也因它而改寫。
156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城,通衢大街交通便利之處出現一種張貼的單張紙。它與官方通告不同之處,在于定期張貼,內容新鮮,面向大眾,內容都是與人們生活有關的一些五花八門的事情,閱覽者每人須付一枚錢。
這就是世界最早的報紙。
當時哥倫布已經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也完成了環球航行,人們的視野急劇擴大,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特別是在一個商業比較發達的社會,非常需要了解有關商品生產、交易、和價格的情況;需要了解海洋知識,以便熟悉新的市場;甚至需要知道天氣變化,以便把握出航時間……
需求使報紙在商城威尼斯應運而生。
歐洲各大都市在威尼斯之后,均相繼開始貼出后來人們稱之報紙的那種單張紙。到1622年倫敦出版《每周新聞》的時候,專登國際要聞的報紙也產生了。
今天,以全世界新聞業最發達的國家美國來說,它的公民每天要購買6000萬份報紙,閱讀1.1萬份雜志,從9000家廣播電臺和1000家電視臺收聽、收看各種消息和節目,平均每臺電視機開7個小時。新聞媒介已經成為人們了解外部世界和形成看法的主要途徑之一。
報紙最初誕生,是搞生產和做生意的需求。
后來逐漸發現,影響生產和生意最大的,莫過于災難與暴力。當災難與暴力成為報道關注重點之后又發現,最大的災難和暴力莫過于戰爭。
影響最大,刺激最大,由此關注也最大。很快,報道戰爭成為新聞機構獲得突飛猛進發展的絕好契機。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本《朝日新聞》《東京每日新聞》《大阪每日新聞》《國民新聞》《時事新報》等66家報社總共派出129名隨軍記者,對戰爭進行了廣泛的采訪報道。戰爭結束后,各報的發行量均是戰前的數倍以上,其中《朝日新聞》發行量達到創記錄的16.7萬份,被評價為“開創了日本現代新聞的黎明”。
通過戰爭崛起的新聞機構,最典型的還是美國的CNN。
CNN,全稱Cable News Network,有線電視新聞網。1970年,一個叫特德·特納的人用250萬美元買下了瀕臨破產的亞特蘭大電視臺。他喜好體育,討厭新聞。聯邦媒體委員會規定每周至少須播放7小時新聞,他為了應付,便把新聞節目安排在凌晨3時。
誰也沒料到這個諷刺挖苦新聞的人,最后竟然創造出世界新聞史上最輝煌的成就。
1980年6月1日晚,特納在亞特蘭大宣布,他主持的CNN將24小時連續播放新聞。來賓稀稀落落,不到300人。掌聲也稀稀落落。美國新聞媒介的數量繁多,著名的三大電視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全國廣播公司(NBC)和美國廣播公司(ABC)提供85%的電視節目;而99%的新聞則來自美聯社和合眾社兩大新聞社。在新聞業已趨近飽和的情況下,誰也不認為一個被稱為“CNN”的亞特蘭地方電視網能奪占已經瓜分完畢的市場。美國其他電視網根本就不相信CNN還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和條件。連對娛樂節目都開始感到厭倦的美國人,還會對一天24小時播放的新聞節目感興趣?
特納毫不動搖。他認為這是個歷史時刻。那天晚上僥幸收看到這個臺的人,都會對特納的播音員說過的話語印象深刻:
“我是洛伊斯·哈特,現在開始播送新聞”;
“我們將永遠在此向您播放新聞,直到世界末日”;
“當那一天來臨之時,我們也將向您報道,并演奏《上帝與你同在》然后結束廣播”。
CNN作為現在全世界無人不曉的新聞業巨擘,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