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紅梅/銅鼓中心小學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本課題組認為:語文教育是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重要途徑,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可以從語文課堂入手。
培植教師和學生的生態口語交際理念是開展口語交際的提前和基礎。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觀念,不斷創新實踐模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升才有希望。口語交際沒有具體的交際情境,學生無語可說,成了目前學生口語交際積極性不高,是造成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能力低下的最直接原因。因而,我校語文組教研組從更新理念入手,親自實驗為主,成果驗收為效果動力、經費落實保障等推進校本教研活動,再近5年的實踐中取得明顯效果。
我校教師借助大量的事實和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口語交際與生命的關系,深入理解口語交際是生命的組成部分。比如向學生介紹習近平、周杰倫、我的媽媽等許多偉人以及平凡的人,用聊天的形式,并告訴學生,聊天也是一種口語交際,這種交際的過程,本身就是生命旋律的流轉。教師們還經常從報刊雜志找來范文,聲情并茂地念給學生聽,讓他們感受人與人之間雖然遠隔千里,但是心與心可以通過文字互相碰撞;教師和學生之間敞開心扉,通過多種形式交流,暢談人生,讓學生感受口語交際就是一種傾聽,一種表達,培植了“口語交際是為人際之間的交流而存在,是為生命的成長與發展而存在”的口語交際理念。
口語交際教學有自己獨特的規律,它以識字為基礎,以閱讀為依托,以課堂為基地,以生活為載體,是學生識字寫字、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的聯系,是學生思想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集中體現。在實踐研究中,課題組老師不斷摸索,總結規律,突出學段特點,我們分年段確立研究重點:一年級重點訓練看圖說話,畫圖配話;二年級老師利用學生表演,化靜止的圖片為直觀的表演,以激發興趣為主要目的指導說話,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三四年級重點注重培養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高年級以讀促說,重在引導關注生活,實現讀說遷移,先后指導學生創作相聲、把課文改編成劇本等有趣的口語交際活動。
語文組專門開展了口語交際指導與口語交際講評專題研討課,付艷老師上了《說夏天》的口語交際指導課;田麗老師上了《學會感恩》的習作指導課;楊秀珍老師上了《介紹自己》的口語交際指導課等并刻錄成光盤。課題組人員冉紅梅老師作了《讓口語交際走進生活》等講座。
課題組組織老師觀摩了一大批特級教師的優秀錄相課,精彩課例。觀課中學習他們組織課堂的高超藝術,深入淺出的獨特韻味,收放自如的大氣磅礴,靈動四溢的教學設計。“校內老師走出去,校外名師請進來”語文組外派教師參加或觀摩口語交際專研討會、骨干教師培訓會、教學擂臺賽、教學技能大賽、各種優質課競賽等活動達幾十人次之多;參加重慶巴蜀老師送教下鄉、集團式發展工程等活動5次,提升了教師的口語交際教學能力。
提升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口語通過識字教學,在閱讀教學習作訓練等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讓學生在找生字中交往,讓學生在認生字中交流,讓學生在評價中交際,培養了學生自己識字的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
平時,我們注重與學生一起交流積累識字方法。同時,進行師生、生生互評的評價手段交際,達到正確識字,總結了許多方法:如,楊秀珍老師教學《水媽媽的孩子們》這一課的生字時,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記字,有的同學說“烏”字是“鳥”沒有了眼睛,“伯——拍、怕”可用“換一換”有的說“伯”“聰”可以用加一加;隨后就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還可以這樣記住‘聰’字:會聽(耳);會看‘ソ’;會說(口);會想(心)就會越想越聰明!”他一說完所有的同學都向他投去了羨慕與贊許的目光。楊老師對他的評價是“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一定會越來越聰明”。多具有激勵性的評價,一下子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與表達的欲望,全班大多數同學都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又如裴靜老師在教學生讀生字的過程中進行生生互評時,一個學生讀“兄”時聲音太小,另一個學生對這個學生的評價是“你讀得還比較準確,要是聲音再大點就好了”多好的評價。通過多元形式的識字教學,不僅學生的識字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
1、朗讀交流是提高口語能力的重要途徑
通過朗讀,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對美的體驗。我校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朗讀指導與交流,每教學一篇課文,我們總是通過多種形式訓練讓學生把課文讀好。經過實踐,學生的讀書熱情高漲了,讀書水平提高了,與同學交流的能力也提高了。
2、在質疑解疑中加強口語交際能力
傳統課堂教學是老師問什么,學生回答什么,老師就是課堂的權威,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散。而生態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生態課堂就要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教室充盈民主的氣息。為此,我們課題組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善于創設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對問題組織討論、交流;善于培養學生敢于同老師辯論的學習習慣。如冉紅梅在教學《與時間賽跑》一課時,就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要與時間賽跑呢?跑得贏時間嗎……”等等問題。于是,她順勢讓學生先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看看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然后再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最后進行全班交流、師生共同交流。這樣學生們提出的疑問在不同層次的交流中得到了解決,而她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也順理成章的得到了解決。學生的語文素養與學習語文的能力、學生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在無形中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在這樣平等、融洽、坦率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樂于參與討論、發言主動積極,這樣的課堂是輕松的、和諧的、生態的課堂。
3、從生活找出話題,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語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話可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在閱讀教學中,實行話題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為什么呢?找學生熟悉的話題,學生有話可說,正因為這樣才能說得好,久而久之,閱讀水平便得以提高了。如:田麗老師在教學《購買上帝的男孩》時,聯系到口語交際課“學會感謝”,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感謝”的話題,然后再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男孩——邦迪對老頭的感謝,學生很容易就產生了共鳴,而且還培養了交際能力。
一談到習作,真可謂是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事,“談習作色變”用在這一點也不過分。為此,我們語文組研究決定:每次學生的習作寫好后先由自己讀、修改,看看是否把要表達的意思交代清楚,給自己一個評價;然后在班上找一個學習伙伴來進行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要說出同伴習作中你認為寫得好的地方,和你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怎樣改。這樣在聽與說的雙方互動過程中既學到了別人的優點,又幫助別人提高了寫作水平,學生在口若懸河的同時也能妙筆生花。
科學知識之間懂事相互聯系的,要善于打破學科界限,多學科中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在語文教學中中,陳桂紅老師先指導學生做手工,然后讓學生練習說一說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和自己美好的愿望,把口語訓練融于到學生喜愛的手工制作等科目中,然后回去課文,去探討小學生如何去實現美好生活追求,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更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在這幾年研究過程中,我校語文組的老師,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語文課程標準》、《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陶行知文集》《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口語交際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論語文教學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小語口語交際教學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徑》),通過學習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了,業務能力增強了。我們把這幾年來在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書寫成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心得體會、論文,并形成了相關成果在各報刊發表。通過科研帶動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極大提升,提高整個教師團隊的綜合能力。
通過科研帶動教學,通過教學反作用于科研,我們學生在日常口語交際的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學生能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了傾聽、表達與交流,學會了對美的體驗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團隊合作,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實力,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口技交際能力的培養研究與實踐,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全面發展,逐步形成良了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