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彬 陳琬瑩/齊齊哈爾大學輕工與紡織學院
近年來我國對人才需求逐漸從傳統專業需求向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轉變,高校是社會和國家培養人才的搖籃,提升教學管理能力及水平,滿足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及經濟發展需求。
我國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以傳統的教學理念為主,教育不能滿足日益變化的社會需求及人才要求,同時高校管理能力與市場經濟要求具有差距,管理模式及教學理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后。新時期思想及經濟沖擊著高校教學管理,高校辦學規模的迅速膨脹,為高校教學質量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生源暴增,規模與質量發展不夠同步,教學質量完成效果不足,教學教學質量不同程度出現下降,過于傳統的教學管理理念不能滿足日益變化的高校改革升級,穿心及改革能力不足,教學管理水平和質量提升有限。
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要方式,教學管理過于僵化,高校教材需要多年的教學及實踐,教材內容逐漸不能滿足社會生產及發展的需要,內容改變不夠及時,教學大綱過于僵化,新知識引入教學過程較少且具體實踐案例不足,造成教學內容僵化、單一,不能吸引學生興趣,同時不能滿足人才步入社會后基礎知識及必要技能的儲備。同時教學模式的靈活性不足,教授方法不夠靈活,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激發不足,造成學生能力與社會要求存在差異。教學管理過程中管理層次不夠明確,系統整體功能發揮不出來,相關決策、執行、評價及反饋等職能不能形成閉環,造成管理漏洞及空白,教學管理現代化程度不高。
我國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評價體系不健全也是當前主要存在問題之一。目前高校教師與學生主要以座談會、反饋表填寫等形式進行評價方式,但這種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不能真正反應教學質量及教學計劃完成情況,造成高校教學質量衡量標準不統一,流于形式,存在以偏概全的現象,評價標準科學性不足。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教學成果掌握不足,簡單的將學生考核結果作為綜合分析的重要指標,沒有將實際高校教育的理念及課程學習的實質進行科學的引導,教學評價存在固定條框,實際成效不足,影響教師及學生未來能力及水平的提升。
新形勢下我國高校擴招現實需求加大,學生自身能力及水平存在差異性,教師教學及管理能力有限,不能滿足高校教育發展,同時高校的管理仍停留在行政管理層面,對教師的管理僵化,相關管理制度及機制不能激發教師潛在能力,造成高校教育水平及質量存在差異。教學管理中高校人才及干部的選拔也是高校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高校的干部選拔、培養及班子的配備、建設中明顯存在人才不足現象,教育專業能力較強,但管理能力不足,影響高校教學管理的提升。
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扎實為教學進行服務。傳統的行政管理理念必須轉變,將現代化教學管理思想融入到實際中區,注重明確管理層次,管理邊界清晰,能夠發揮教學系統整體的優勢。將辦學思想深化,注重將高校建設成為現代化高校,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學生,因材施教、靈活豐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為社會輸出技能型、應用型及研究性各類人才,滿足德、智、能、體、美多重素質社會人才需求。注重對高校教學管理人才的選拔,公平、公正的進行干部的培養及篩選,加強高校班子建設能力。重視管理制度的改革升級,根據新時期的新思想及新方向進行廢止及建立,靈活相關管理機制,加強高校教學計劃、執行情況控制,發揮管理中監督和考核職能,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激發教師主動教學能力和競爭力,構建合理課程類型及層次,實現社會多層次人才培養需求。將現代化教學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學及管理工作當中,強化教學制度建設,搭建教學平臺,實現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強化高校學院教學管理運行效率,推動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不斷提升。
從傳統高校教學模式中轉變出來,轉變高校行政部門職能,實現宏觀監督管理,改變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僵化模式,注重現代化管理模式的融入,注重為高校教學管理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理順管理程序,推動高校教學管理模式創新。高校師生人數較多,生活及學習都在高校管理范圍內,完善教學內部管理制度,滿足學校教學計劃、安全預警、衛生管理等多重需求。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結合教學大綱,將新時期環境與社會專業知識及技能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實踐相結合,提升教學時效性,滿足我國日益提升的產業技術需求,為社會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以及研究性各類人才。重視教學科研能力及水平,推進高校學術能力提升,為社會輸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結合高校實際,將教學管理模式優化,圍繞著“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如何培養人才”這一根本任務進行深入挖掘,善于借鑒國內外成功院校的實踐經驗,查找高校教學管理中的不足,填補管理中的漏洞及空白,充實管理制度,靈活教學機制,創新教學管理模式,調動高校教師及管理層的主動性。重視教學內容的豐富及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將新時期的新媒介、新觀念等引入教學過程中,善于利用互聯網、計算機等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同時引入新的教學模式,例如翻轉課堂、實踐基地等多種方式,重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教師教學熱情,形成校內良性競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滿足教學需求,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重視校園內信息化建設,實現教學管理網絡化,高校作為師生學習及生活的重要平臺,學校占地面積較大,日常多媒體、信息化教學的同時,還要考慮眾多師生的吃、穿、住、行,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優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標志,是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關鍵,具有創新意識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是促進高校思想教育與教學能力的重要渠道,是為社會和國家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搖籃。
重視教學管理監督及評價體系的建設,從根本上轉變流于形式的評價模式,將教學實際成效與評價緊密結合,推動高校管理能力的提升。注重教學評價的動、靜游記結合,實現用評價推動高校近期、遠期的工作目標,運用教學評價對具體教學的基本規律及教學情況進行管控,根據不足進行調補空白,并可進行特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及水平。加強教師自我評價體系,重視教學、科研、素質及職責等多方面進行提升,樹立客觀及科學的自我評價,查找教師自身不足,積極進行改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重視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細化各級指標,滿足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的變化,提升教學管理評價體系的信度與效度,注重師資隊伍、教學條件、教學改革、教學效果等多方面的監督與評價,提升高校全體教學人員的教學能力及水平,優化高校教育教學管理。
重視教學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基層人才的培養,通過黨政工等多渠道進行干部篩選,注重人才的教學思想的創新意識及政治思想站位的考察,為高校選拔具有專業知識扎實、具有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管理人才,建設高校教學管理人才隊伍,并注重高校班子建設,為高校教學管理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礎,響應國家及教育行業宏觀指引,帶動高校教學能力及水平不斷提升,不斷優化教學管理,實現高校人才培養基地的根本目標。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及科技的發展,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需求逐漸加大,高校作為技能型、應用型及研究性各類人才的培養搖籃,在新時期高校教育的要求下,優化教學管理,提升教學能力及水平,靈活教學模式,建設師資隊伍,融入現代化的教學管理理念,滿足新時期社會和國家人才需求,促進我國教育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