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章強/??诮洕鷮W院
過去幾年,全國興起了大規模的網絡課程,從最早的在線慕課再到后來以微視頻為核心的在線教育。這些互聯網課程技術主要以微視頻流媒體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技術手段。時至今日,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教育教學改革也會跟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而產生新的發展機遇和變革。“云課程”這種新的課程形態在悄然走進我們的課堂。“北大青鳥教育云課堂”、“網易云課堂”、“iPad課堂”等“互聯網+教育”平臺逐步出現。通過整合云技術和教育資源,將課程資源互聯網化,并以“思維可視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實現互動教學、虛擬情景化教學,對傳統課程進行改革。
美國微策略公司董事長邁克爾.塞勒曾認為:“隨著智能移動技術的廣泛應用,紙質教材只有死路一條……平板電腦包含了教育以及和它相關的內容,它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教育技術。[1]”對于這種觀點,我認為過于偏激。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不可能被平板電腦一統天下,紙質教材和教案也不會被平板電腦所完全取代。但這一觀點也提醒我們,在信息技術,電子技術、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課程形態會受到技術的影響。正如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育教學也會革新。
慕課微課后時代課程的變革應該是基于互聯網課程技術與思維可視化教學體系相融合的一場革命。在現在微視頻技術教學的基礎上融入非線性互動課件、數據保存、在線輔導解答、在線成績評定等技術的云課程模式。在這種教學新模式下,課件也會從傳統課件形式向互聯網共享課件、VR互動虛擬課件、思維可視智能化教學軟件發展。云課程的出現勢必會影響教育教學領域的變化,例如:網絡課程、視頻共享課、電子教材、虛擬課堂、遠程同步教學、學科資源中心等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課程與教學的形式變化。
云課程以云平臺作為課程的載體,完成課程資源的數據化整合與共享。它以育人為目的,將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個性學習和差異化學習結合起來,形成新的教學形態。通過互聯網+教學平臺的方式構建新的教育方式,是未來教學主體單位和教育機構不可或缺的教學形式。
云課程整體反映出整合性、可選性、共享化、智能化等特點。傳統教育教學形式下,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導,通過教材內容和教師傳授知識來完成學習。通過課程資源的選擇,同樣可以再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網絡云端課程的學習,而且不限制時間和地點?;ヂ摼W課程資源的集合,讓大家對學習內容有可選擇性。評價高的課程資源自然可以廣泛的被使用。這種共享資源、分享知識的做法能夠實現不同地域的公平化學習,能夠實現因材施教。
云課程的出現將提升我國教育質量,進一步實現教育的公平性,它的作用與價值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層面:(1)通過整合教學資源推動學校課程變革。課程資源的平臺共享,可以減少教育成本,減少資源的浪費,豐富教育資源種類與數量。(2)促進教育的公平性,縮小城市與農村、東西部地區在教學資源上的差距。在加大云課程設施設備的投入,保障教育公平。(3)協調個體社會化與個性化的發展,云課程可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成為可能。(4)整合課程內容與形式,可以不斷的豐富課程的內涵。讓課程內容可持續發展。
在堅信云課程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進程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深刻的認識到任何一樣技術的運用都會存在不足與問題。只有直面這些問題,不斷更新和解決才能推動它的發展。
云課程作為一種新興課程形態,它的概念和理論需要一個普及的過程。云課程的開發需要整體的策劃,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科屬性確定是否合適進行課程開發。
云技術運用的平臺需要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知識。課程的選擇錄制也并不可能只有微視頻那么簡單。還需要課件制作、視頻錄制等技術支持。因此,需要對云課程的使用進行學習和普及。
教師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要面向全體學生,知曉每一位學生的需求及潛力。云課程平臺化的教學,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需要設定不同的學習方案和進度,加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云課程的使用并不是讓老師從教學中完全解放出來,把教學和學習交給平臺和學生。如果學生完全遠離老師和同學,形成自我封閉的學習模式,勢必會與社會和人群脫節,產生更加嚴重的個人問題。
此外,云課程還會存在課程制作標準、課程質量如果評價實施等問題。它的普及還需要一個大環境,那就是云技術和網絡平臺的支持。云課程的發展和推廣不是以取代傳統課堂教學形式為目的,兩者在將來會出現分工合理、相互影響,并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關北光.“云課程”時代體育課教學方法及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1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