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伴隨社會的發展,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也不斷在深化改革來適應社會的發展,新的教學理念、模式、方法的不斷涌現。國內主要在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作用和意義上研究的比較多,對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內容等闡述的并不深,使得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比較差,而且重復研究較多本文對我國目前普通高?,F存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綜合探究,探索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方向,為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對體育教學模式的深入研究體現了體育教學模式具有操作性、實踐性和優效性等多維特點,因此體育教學模式被定義為:體育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而形成的規范化程序,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教學方法的體育教學活動的操作體系[1]。
“三基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運用這種手段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知識。在組織形式上普遍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其優點在于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然而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教學內容多次出現,教學過程過于古板沒有創新,不利于學生的因材施教和個性的培養。
此模式的核心內容時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其教學組織形式上主要是將早操、課間操、和體育教學三位一體相互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將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使體育鍛煉相互補充和延伸,促進其的整體性。不足在于對課外體育活動的場地器材和學校體育工作量的增大,投入人力物力較多。
此類模式以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運動能力為基點,因材施教尊重個體的身體和運動能力差異。該模式的不足之處在于個體差異分層次艱難,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刻的認識進行分班,對教師的能力要求高,綜合性的教師,教師的備課等工作量也相對來說較大。雖然這種模式存在很多急于解決的問題,但是這種模式的教學效果很明顯。
此類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體育基礎的增強同時也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習慣。此類模式的組織形式主要將學校的體育教學分不同的階段。這種模式表明體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不足之處在于不能區別教學不能照顧到優等生,授課上分次多,對場地器材、師資的消耗量大。
該模式的指導思想是遵循規律從學生的生理、體能和個性心理特征等實際情況出發,在總的教學指導下,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這有助于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鍛煉健康意識。缺點在于比如各年級開班多了,管理起來很復雜,也很困難,對師資和場地條件要求很高。
該模式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方便靈活的教學,它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育興趣,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這種體育教學模式的實施對場地設施硬件設施和經濟基礎等有很高的要求,同時也受學校領導的思想觀念和學校師資隊伍等條件的限制。
此類體育教學模式在指導思想上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自主選擇凸顯興趣和個性展示。在組織形式上更注重自主性,通過這種形式調動學生的體育參與積極性,給不同喜好的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但這種教學模式對學校的師資、器材、場地、觀念等其它配套設施要求較高。
“混合型”體育教學模式在模式思想上主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體育學習積極性。教學組織形式是將體育基礎課和體育專項選項課兩者統一。該模式的優點在于能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專業課,是他們在基礎的學習中更專業化,從而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技能。
“選擇型”體育教學模式是在指導思想方面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和創造性。此模式的優點在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積極行的提高。但是不足之處在于在體育教學內容上學生得不到體育運動技術和體育知識的全面發展,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因此大部分高校很少采取這種教學模式。
現階段我國各大高校采用不同類型和組織方式的體育教學模式,其指導思想也各不相同。這些不同的體育教學模式中,并沒有好壞和優劣之分,各有其自身的優缺點。各高校進行體育教學改革解放思想、從實際出發,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切實可行的體育教學模式,才是最有效、最優的方案。
參考文獻:
[1]陶彌鋒,宋歐.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綜述[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6(9):49~51.
[2]東鋒.新課程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9):52~54.
[3]陽劍,劉海元.新課標背景下的體育教學模式[J].體育學刊,2008(6):16~18.
★指導老師:孟凡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