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綢花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注重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建立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又有較強技術應用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是發展醫學教育的主要力量,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醫學教育的發展任重道遠,臨床教學的資源特別是師資匿乏已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探索“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1)教學保障機制還不夠完善。醫院醫療任務繁重,臨床事物繁雜,臨床工作具有高強度和高壓力性,容易導致臨床教師生理、心理狀態不佳,容易使他們在生理、心理上有較大的負荷。以福建為例,經調查研究,絕大部分臨床教師感到臨床工作已經使自己非常疲勞,再加上教學科研工作,生理和心理上承受較大壓力。
(2)教學積極性有待增強。臨床教師具有教師和醫生身份,在面臨角色選擇時,更傾向于短期利益,個別教師把教學工作當做普通任務,缺乏提高教學質量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容易導致教師和醫學生溝通不暢,教學質量不高的情況。
(3)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要求既要有較好的醫療知識,又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雙師型”教師教學水平不平衡,大部分教師較少外出交流學習,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臨床教師滿足于傳統模式的教育觀念,缺乏引導學生對社會、心理方面因素和疾病關聯的思考,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有效引導學生的求知。同時,部分教師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在教學過程中難以起到教書育人的示范作用。
首先,學校因素。近幾年,隨著學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臨床教學任務快速增長,科研成果已成為“雙師型”教師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必要條件,他們既要承擔著科學研究的任務,又要承擔臨床任務,因此臨床教師得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使得他們的工作壓力和競爭壓力增加,而醫生的壓力傳導又可能導致臨床和教學工作質量的下降,由于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容易影響教學質量,進而影響臨床任務,容易產生惡性循環。
其次,醫院因素。以福建為例,中西醫醫院發展不平衡,中醫科室的規模、體量相對小,臨床教師同時承擔了教學和醫療雙重任務,繁重的醫療工作牽扯了臨床教師的精力,難以保證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精力投入。同時,由于臨床教研室及臨床教學點不斷增加,臨床教學無法快速適應,導致了臨床教學上存在薄弱環節。
最后,自身因素。大部分認為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是提高生活水平的途徑,以福建為例,雙師型的教師評上衛生系列專業技術職務后,可申請高校教師系列職稱,由于評上學校的職稱對于他們的待遇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基本沒什么變化,
這就造成部分臨床教師對教學未給予足夠重視。對于雙師型教師,他們的臨床工作是主要的工作,教學工作職能作為兼職的工作,并且在薪酬上以臨床上的工作為主,導致部分教師對于教學工作的認識不足,認為教學工作會使得他們遭受經濟上的損失,甚至損失晉升機會,認為教學工作做得好壞并不影響自身在醫院的發展,這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臨床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臨床師資隊伍的穩定。
一是完善臨床師資隊伍建設模式。首先,經過充分論證,應按照高校設置臨床教研室的條件,立足學校的師資隊伍發展規劃,充分考慮附屬醫院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編制醫院臨床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明確師資隊伍建設的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要求醫院在臨床教師的數量、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等進行分析,有目標的制定人才引進和培養中長期計劃,不斷改善臨床師資隊伍結構。其次,推動臨床教師認真落實學校在教學方面的相關要求和部署。進一步明晰臨床師資隊伍的發展方向,使臨床師資隊伍的管理工作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是深化臨床教研室體制機制改革。在設置機構時,將臨床教研室、研究室與醫院科室深度融合。把臨床教研室作為學習和合作的卓越的工作團隊,從科室臨床和課程建設的人才梯隊需要出發,原則上臨床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與醫院科室主任崗位合而為一,以利于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管理,科室主任須具備醫療和教學兩方面的職務和能力要求。同時,臨床教研室教師在聘任醫療系列專業技術職務前,要求先具備相應的教學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以促進教師更好地投入到教學工作。臨床教研室為每位教師確定臨床工作的發展方向,做好“雙師型”教師的職業生涯,爭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設和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同步進行。
三是爭取國家及省市對中醫發展的政策支持。堅持遵循中醫藥高等教育規律,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和地方中醫藥事業培養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專業素養和中醫人文精神,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醫藥人才,爭取更多資源推動中醫院建設,不斷提升中醫在臨床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中醫院及中醫科室整體實力的提升來促進臨床教學工作的提高,提升學校和附屬醫院的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
四是充分調動調動醫護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首先,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雙師型”教師豐富的臨床經驗、良好的師德師風對于醫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等外在社會因素和自身內在因素的負面影響,一些“雙師型”教師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利己主義、金錢至上、學術不端、無法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無法在醫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正面形象,給高校和附屬醫院造成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要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師德、醫德教育,要求他們把精湛的專業技術奉獻于臨床教學,用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務于臨床教學。其次,樹立“工匠精神”。臨床教師不管是臨床醫生還是教師身份,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為黨忠誠,為百姓服務。
五是強化對臨床師資的激勵。首先,完善臨床教師績效考核辦法。在附屬醫院獎金分配中設立教學獎勵,重獎在各級各類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基本功競賽中獲獎或入選學校“教學標兵”(“教學新秀”)或獲得各級教學成果獎的臨床教師。獲得競賽獎的臨床教師同等條件下優先聘任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其次,完善臨床教師評價和晉升體系。建立由醫院領導、職能部門人事科、科教科等組成的教學工作考核小組,按照教學質量的要求定期開展考評,不定期開展實習生座談會,從學生的角度了解教師的教學質量。最后,要為“雙師型”教師創造學習提高的機會和條件。學校和附屬醫院要注重人文與制度管理,鼓勵、尊重、理解臨床教師,注重發揮臨床教師教育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教師創造專業發展和成長的平臺,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充滿慢慢正能量的氛圍,實現教師發展與學生發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