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華 呂卓超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簡稱綱要課)主要講解中國的近代史和現代史,可以概括為中國的革命史、建設史和改革史。其中包涵了豐富的紅色文化,對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們的授課對象全是“95后”,今年“00后”部分也已進入大學。他們對歷史有困惑,歷史教科書介紹歷史是什么,他們認識的歷史就是什么,使教育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缺少自己的感悟,缺乏在歷史學習中理解感悟所形成的理性思維。
“閱讀的資訊,我們能學習到10%;聽到的資訊,我們能學習到15%;但是所經歷過的事,我們卻能學習到80%。”從中不難看出,學習中體驗與實踐的重要性。體驗教學法的職能就是要超越理論知識的抽象性、一般性、滯后性等局限性,用生動豐富的在場性、具體性、情境性、親歷性使僵硬、刻板的理論知識感性化、鮮活化、生命化、內在化,使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課堂走向社會,從入耳、入腦的內化于心到動手抬足的外化于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史國史是必修課。紅色資源承載了厚重的黨史國史文化,凝結了豐富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資源來源于歷史、作用于現在并影響著未來,它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人民在艱難而長期的革命斗爭、國家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黨的執政合法性的重要來源,是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集中體現,也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載體。
紅色文化主要是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理想、愛國情懷、思想觀念和道德追求,凝練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和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新形勢下加強人民群眾理想信念教育的優秀資源。
體驗式教學是以課堂教學活動、日常生活體驗、參觀考察、社會實踐和旅游活動等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學習者把自己作為主體,通過自己的思考方式與實踐方式從而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的方式所展開的教學活動。這種方式將實踐與思考相結合,有著特定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并非只強調從實踐中去學習,而是更側重對經驗的運用,并結合自己的特定思考方式,從經驗之中加以思考進而得以提升自己,學習者還需要能根據自己對學習事務的理解在整體思維之上得以成長以個體主動參與、親身體驗為特征,以直接經驗為主要課程內容,所展開的教學活動。
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是每個老師的授課的目標。在綱要課中涉及到的戰爭、侵略帶來的永遠不是哪一個民族的傷害,而是雙方的家破人亡、民族災難。荒蕪、破碎是一個個生命的消失,是一塊塊文明的斷代。每個國人都應清晰歷史、正對歷史。和平不易,珍且惜之。民族的精神之火不能熄滅。珍惜和平,勿忘國恥。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理論是灰色的”,它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學習和掌握起來有難度。體驗教學法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體驗中樂于學習,易于掌握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不同方式的體驗,青年大學生能充分了解中國紅色年代的理想,提高自我修養,堅定信念、認清使命、啟迪智慧、熏陶心靈,培養“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覺悟,將新時代的青年夢與偉大祖國的“中國夢”相結合,時刻銘記自己的時代使命。
通過體驗法教學能讓學生和原汁原味的理論“面對面”,可以幫助學生從源頭上學懂弄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和理解。教師發揮好“師傅領進門”的作用,通過體驗法引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思考能力,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
體驗教學法能幫助同學很好的體會到崇高的革命感情,感受到偉人的思想和實踐、人格和個性。可以體驗偉大革命家的情懷,中國先輩們大無畏的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人。能充分領會先輩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
很多經典原著直接說明的是一種思想、一個判斷、一個結論,源自什么樣的現實和問題,有什么樣的時代背景,對歷史與未來有什么意義和價值,這種理論最初是如何表達出來的,又是怎樣被傳承和創新的等等。幫助學生認識紅色經典著作,誦讀紅色經典著作,思考紅色經典著作,接受紅色經典著作。綱要課中通過《國際歌》領會無產階級革命的意義。《毛澤東選集》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湖南農民運動》、《農村包圍城市》以及大量的古典詩詞,學生一起朗誦,不僅是對毛澤東詩詞情懷的體悟,也是對中國人民革命精神的傳承。
優秀的影視作品是良好的教科書,特別是反映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的紅色經典影片,其教育、影響效果顯著。綱要課中可以選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采用原聲配音形式,理解歷史、走進影片,使學生身臨其境,做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紀念遺址、紀念建筑等是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通過參觀革命紀念地活動,促使學生了解國情,走進歷史時代和歷史人物。促使學生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那些烽火的歲月。綱要課中可以安排學生制作視頻,排演情景劇。
一部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愛國思想和愛國行動的實錄。教師可以將新民主主義的理論教學融入到學生的動態表演中,通過情景劇的展現,無論“演員”還是“觀眾”,都從中得到很多新的收獲和啟示。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經驗總結、革命道路及三大法寶等理論知識。
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家鄉變化調查采訪活動,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以來,自己家鄉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對家鄉人民生活的影響,以及對全國建設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和重要作用。通過制作PPT,或者演講的方式,學生可以從親身感悟中了解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重視,從而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感受家鄉的變化深刻理解改革開放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性。
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是培養青年學生政治思想素質的必要手段,然而思想政治理論的知識點又過于理論性,教學中難免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紅色文化體驗法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點融于直觀形象的角色和劇情中,這種真實、形象、動感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