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成/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圖書館內部需要大量的儲存空間,承載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源,并且存在著流動性以及永恒性。所以,通過相關聯記憶符號以及文化視角進行圖書館建設十分重要。在當前社會,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思想,從人文精神以及物質技術雙方面進行圖書館價值體現是變革的主要思路,尤其是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圖書館空間建設理念確實需要進行更深入的變革。
當前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逐漸滲透到社會生產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傳統的技術無法滿足大規模數據的處理,此時就必須針對數據整理、分析、預測等多個環節進行升級。此外,大數據也帶動了人們思維的變革,人們無法依靠傳統的抽樣調查進行全面分析,而是需要從龐大的數據中進行精準信息挖掘,要克服數據的多樣性,這就要求技術上進行革新,利用穩定性、綜合性較強的技術突破傳統瓶頸,體現大數據優勢,使其逐步深入到商業運轉。可以說大數據具有著無窮的生命力,數據上的量變帶動了新時代思維的質變。
通過人文精神層次對于圖書館發展理念的觀察,能夠發現圖書館存在的根基是人文基礎,圖書館承載了人們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記憶,可以說理念是技術發展的導向,這也更加深化了理念的具體程度,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文化技術。不過,從圖書館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目前圖書館建設還是更加趨向于技術環節,人們更加重視實際的技術應用,而忽略了圖書館的文化內涵。在大數據時代,這種情況更加明顯,數字化的應用固然大大增強了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更加便于管理,不過這也削弱了圖書館的理念特征,當圖書館自身的理念比較落后時,會導致技術之后問題的出現,例如平等服務、現實需求的滿足等等。從根本上來看,影響圖書館服務與建設的是服務理念,而不是操作技術層面。我國圖書館建設更加重視高校科研服務以及大眾服務,而忽略了特殊群體的需求,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曾經進行過一系列的人文精神建設,不過由于一些現實原因,圖書館理念建設被暫時放棄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資源共享成為社會的主流話題,也是圖書館服務的一種重要創新理念,引導者圖書館建設者向著共享與體驗方向探索,建設理念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圖書館未來將會向著學術性空間發展,原有的紙本館藏大部分都會被數字空間取代,同時圖書館內部將對增加管理區域、學習區域以及休閑區域,同時也會為人們提供交流、共享空間,目前已經有一些圖書館進行了這些變革,例如建立學習空間、寫作中心、咨詢中心、多媒體教室等等。圖書館學術空間的重要作用就是為人們提供學習場所,能夠在圖書館創建的優秀環境中開展學術活動。圖書館一直以來維護與保持的物理館藏也會納入學術空間管理范疇,共同為館內的讀者提供學習與學術服務。學術空間會提供一些必須的空間實現傳統的圖書館存儲功能,而其余的空間基本上都設計為學習學術環境,完善相應的硬件設施,結合當代比較成熟的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為讀者提供數據查詢、信息使用、學習思考、休閑娛樂等服務,圖書館要持續不斷為讀者提供新型技術服務、專業館藏、專業工作人員、現代化的圖書館空間,能夠讓圖書館成為人們日常學習場所,增強自身的變通以及靈活性。圖書館是有著一定的作用以及文化意義的,就是能夠通過自身所提供的的學術空間,讓社會范圍內廣泛的讀者一直保持閱讀以及學習習慣,而其休閑娛樂空間的建設將會有效的減小數字鴻溝,讓讀者享受更好的閱讀質量,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一直保持新鮮的觀念,與時代共同進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不再滿足于豐富的物質需求,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在大數據環境下,各種新的技術以及理念都迫切的要求圖書館進行改革,圖書館需要針對這種情況對讀者的需求進行深入研究,體會讀者對于空間類別的現實追求,加強對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對信息化資源的布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印刷性館藏空間,而是將更多的空間利用到新的技術以及服務中,將圖書館的空間功能適度變更,使圖書館的空間布局更加適合當代人結構,從而有效的通過圖書館空間,融合技術、服務等相關因素開展空間變革,能夠更加深化圖書館對于人文精神的傳承作用,使其能夠在未來社會繼續維持文化地位,不斷的利用新視角以及新理念去審視圖書館空間,促進圖書館價值提升。
[1]謝朝穎.圖書館空間變革下共享空間服務的發展趨勢研究[J].圖書館界,2016(5):48~51.
[2]張國杰,陳喜紅.大數據環境下高校信息共享空間服務功能拓展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1(5):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