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苗/廣東省韶關市曲江開放大學
2016年《關于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開放大學應當細化學校服務面向,突出人才培養特色。開放大學在推動終身教育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傳統的學歷教育基礎上,開放大學還可面向企業、社區、老年群體,提供靈活多樣的辦學服務。因此,新時期開放大學應秉承創新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服務體系,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從而推動學習型社會的構建。
在終身教育理念的推動下,自2012年起教育部先后批準成立國家開放大學和五個省級開放大學。作為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開放大學的建立旨在服務于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通過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打造學習型社會。從開放大學的歷史沿革來看,其前身為廣播電視大學,這也是開放大學建設的實體依托和重要途徑。多年來電大辦學的經驗以及信息技術的支持都為終身教育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傳統學歷教育的基礎上,開放大學還可面向企業員工、社區居民以及老齡群體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使社會成人獲得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隨著社會的進步,大眾對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突出,開放大學正是對高等教育類型的拓展,能夠使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都能獲得相應的學習保障,從而有效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設[1]。
第一,對終身教育不同學習需求的把握。開放大學的前身為廣播電視大學,作為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地,開放大學在長期的高職教育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端技能人才。與此同時,開放大學的建立不僅能夠滿足終身教育體系中的學歷教育需求,還可緊跟時代步伐,將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應用,根據不同成人繼續教育的需求,設計相對應的教學內容,從而為社會整體的文化進步提供有力的支撐。
第二,提供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開放大學建立以來,為滿足不同人群的繼續教育需求,其教學形式也非常靈活。在傳統的學歷教育中可以提供現場課堂教學以及遠程教學,并且能夠將遠程教學進一步延伸,通過優化和豐富遠程教學資源,例如圖文、網絡多媒體、虛擬實訓課件的應用,滿足不同學習群體隨時隨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正是由于辦學方式的多樣化,才能為終身教育的發展創造便捷的條件。
第三,對優質教學資源的融合。開放大學長期從事學歷教育的經驗積累以及遠程教育的優勢基礎,都為其進一步融合優質教學資源提供了幫助。面向終身教育的發展前景,開放大學可以在校企業合作中實現拓展,還可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新型教學團隊,共同探討終身教育的實現模式,如開設專題講座、組織實踐活動等都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習群體的需求。
為促進教育功能的特色發展,今后開放大學應重視細分學習需求,打造終身教育平臺,設計多元化的實踐活動。
第一,細分學習需求。開放大學既保留了傳統的學習教育功能,也極大地拓展了非學歷教學功能,社會各界的不同群體都可以借助開放大學的教育平臺,獲取學習資源。因此,為提高教學服務水平,開放大學應當結合自身的辦學資源與特色,進一步細分教學服務對象,并開展深入的學習需求調研工作,進而為教學資源開發以及服務推送提供參考。例如開放大學在高職教育開展校企聯合的同時,也能不斷挖掘企業員工的繼續教育需求。
第二,打造終身教育平臺。開放大學具有普適性的特點,為了更好地踐行終身教育功能,教育服務平臺的打造至關重要。開放大學應結合以往教學實踐基礎,并廣泛吸納企事業單位的參與,建立多方協同機制,構建起功能強大的終身教育平臺,根據不同學習群體的需求,開發多元化的遠程教育資源,形成終身教育資源庫。在此基礎上,開放大學應針對不同的學習形式,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通過學分的積累和轉換等途徑,使學生能夠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2]。
第三,設計多元化的實踐活動。理論與實踐是有機關聯的統一體,開放大學不僅能夠為不同學習群體提供數字化的學習資源,方便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在適合的時間開展學習,同時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也是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面向終身教育的發展中,不同學習群體對實踐活動保持著較高的參與熱情。因此,開放大學應注重開發多元化的實踐活動,例如為老年群體組織文藝交流、健康養生等實踐活動,引領企業學習群體參加公益活動,為社區學習群體組織觀摩活動,都是線上線下教育有機結合的方式。
建設開放大學已成為近年來終身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靈活的辦學模式、豐富的教學資源、廣泛的面向群體是開放大學教育功能的特色體現。特別是在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領域,開放大學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也為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拓寬了路徑。今后開放大學應繼續以終身教育為服務的方向,積極開展教學探索,切實為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提供有力的支持。
[1]別敦榮.開放大學的定位與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17(3).
[2]劉智剛.終身教育視角下的地方開放大學專業建設探究[J].職教論壇,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