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 華/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
為順利開展工作,有的輔導員刻意與學生保持距離,維持在學生中的威嚴,以形成令行禁止的氛圍,最后卻發現學生面對自己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更不敢對老師直抒胸臆,只能被動接受輔導員的通知和決定,于是相互關系漸行漸遠,學生敢怒不敢言,口服心不服,導致輔導員自身“人氣”很低,表面的風平浪靜和秩序井然無法掩蓋實際上的“暗流涌動”,給今后的工作埋下了諸多隱患和障礙。
輔導員要帶好一群大學生,僅靠行政權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得到學生的認同和信任,顯然,當前很多輔導員正面臨著“信任危機”。在工作中把僅依靠權力影響轉向非權力影響,其中人格的力量是關鍵。而如何讓輔導員在學生中塑造既有威信、又很親和的人格形象,管理的平衡是關鍵。
輔導員跟學生之間到底應該保持距離,還是打成一片的問題,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個悖論。針對這個悖論,有人說保持距離才顯得有威望,有人說拉近距離才有親和力,雙方各執一詞,沒有定論。
第一,我們應該認識到,輔導員在管理工作中面對的悖論普遍存在,不是個別現象。管理悖論貫穿在學生工作管理的全過程,且每一位輔導員都會面臨。當今高校輔導員大多為剛畢業的研究生,或留校的應屆本科生,是一個充滿熱情和活力的群體,他們和學生年紀相仿,與學生有很多共同語言,具備天然的親和力,但由于缺乏社會閱歷,難以應對層出不窮的學生問題。部分輔導員忙于處理繁雜的事務性工作,精神壓力較大,雖然懂得與學生交流需要耐心親和,但現實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說話語氣較重,給學生留下脾氣暴躁的不良印象,傷害了與學生的感情,親和力也隨之下降。第二,輔導員在管理工作中所面對的威信與親和的二元悖論,并不僅僅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一個優秀的輔導員應該能夠有效處理這些看似矛盾的悖論,把這些悖論和矛盾統一在動態發展的平衡當中,并通過這種動態的平衡,取得剛柔相濟的管理效果,最終獲得自身的發展。這種處理悖論的能力,實質上是一個優秀輔導員能力的體現,能夠處理這些悖論的輔導員,才能走得更久、更遠。第三,威信與親和力相互依存,互相轉化。輔導員要練就平衡威信與親和力的能力,威信與親和力兼備的輔導員能被學生完全信任,如當學生遇到突發事件或其他困難時會第一時間求助輔導員,愿意跟輔導員分享自己的“秘密”,這其實代表了學生對輔導員能力和人格的認可。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保持親和,并不影響輔導員樹立威信,反而能達到“不令而行”的效果。
著名教育學家贊可夫說:“擴充教師的科學知識量,幾乎成了提高學生知識量和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的最重要的條件”。高校輔導員應善于學習,積極進取,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地引導教育學生;才能化身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去吸引學生;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自己的思想,聽取自己的建議,達到不樹而威的效果,這既是時代的要求,又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呼喚。
輔導員與學生之間不僅只有師道尊嚴的教育授受關系,更是一種雙向平等的溝通關系,和諧的情感道德關系。大學生需要輔導員具備一種平等、真誠、包容的親和力,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相待,在學生面前不擺架子、不自尊為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表達權。只有鼓勵學生表達,輔導員才有機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將自己的親和體現在工作細節,才能以民主的作風樹立自身的威信。
再者,輔導員應給予學生犯錯的機會,學生畢竟未走出校園,犯錯不可怕,知錯不改才是大忌。律己容人,是輔導員必備的美德,也是職業素質。
高校輔導員面對的是一個群體,而且是一個憤世嫉俗,富有個性的高知群體,學生之間無時無刻不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利益和矛盾,如何巧妙地消解這些矛盾,做好利益分配工作,十分考驗輔導員的工作方法。其實,“公正”便是這項工作的關鍵,失去公正,輔導員所有工作必然蒼白無力,不攻自破。大到獎助學金評定、優選入黨,小到調解宿舍矛盾,輔導員的決策都要有理有據,經得起學生的詢問和監督。也只有做到了公正無私,輔導員才有可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而這兩點,恰巧是輔導員樹立威信和培養親和力的基本前提。
輔導員的崗位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充滿壓力和人情的崗位。學生工作的管理沒有固定模式和教條,處處考驗輔導員的情商和智商,考驗輔導員靈活變通、化解矛盾的工作能力。管理悖論,唯在平衡,平衡威信與親和力,值得輔導員繼續思考總結,不斷求索。
[1]亓正坤.對高校輔導員威信缺失的思考[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5(4).
[2]劉艷,袁新海,李永忠.論高校輔導員親和力的培養[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