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華/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
為了能夠掌握高職院校開展實踐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為開展課題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筆者選擇了本地區有代表性的三所高職院校展開調查問卷和訪談。通過調研分析,初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目前高職院校對思政課開展實踐教學都越來越重視,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圍繞高職思政課骨干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教學,高職院校都在積極地探索一些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在內容方面有關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的,有價值觀方面的,有關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根據實踐教學的內容,實踐教學的形式也在不斷地豐富,有基地教育、案例教學、研究實踐等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
取得的效果:
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認可度都明顯增強,大多數高職學生認為在思政課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很有必要,學生對思政課教學中開展的一系列實踐教學活動都非常歡迎,認可度很高,甚至對僅有的幾次實踐教學內容印象深刻,學生們最為偏愛的實踐活動形式是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虎山長城等社會實踐形式。
伴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召開和相關文件的陸續出臺,高職院校對思政課教學都越來越重視,作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學校在教學計劃中一般都安排了實踐教學的學分,制定了實踐教學計劃,成立了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機構、設立了開展實踐教學的專項資金、加強對實踐教學的具體管理。所有這些都表明,高職院校從領導層面到教師層面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提高,思政課實踐育人的實效性也在不斷地增強。
在調查中發現,高職院校思政課取得的成績是喜人的,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實踐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還是顯得比較薄弱,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在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從調查來看,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還是比較滯后,教育理念相對陳舊,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學生。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缺乏政治敏銳性,在教學中習慣于循規蹈矩、墨守成規,不能及時捕捉到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在教學中不能及時地將熱點問題融入到實踐教學內容中。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開展的實踐教學中,常見的有關于理想信念的主題演講、愛國主義方面的電影觀看、價值觀的辯論、討論等,但是在方法上沒有做到創新,在內容上沒有及時優化。在開展的課內實踐教學中,往往是主題討論成了感興趣的同學積極參與,不感興趣的睡大覺,在校外參觀鴨綠江斷橋、走虎山長城,成了純粹拍照留影,有的老師也不給學生進行具體講解。
經過調查了解到高職院校思政課一般都是中班授課,人數在100人左右。在開展實踐教學中,由于人數多即使分組,很難做到對每組學生都照顧到,很難做到及時地進行指導。在思政課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中,由于受到資金保障、時間安排、安全等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往往只能選擇部分班級或者部分學生參加校內或者校外的實踐活動,很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實踐教學的主角。調查還發現,高職院校思政課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隨意性,尤其是在時間安排上,缺乏必要的連續性,往往出現這個班級學生開展了,另外的班級學生沒有開展的情況。
高職思政課實踐育人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實踐活動就是給學生宣傳一下黨和政府新出臺的政策,有的把管理學生的活動作為實踐教學,有的就是組織學生看看視頻,寫個心得體會而已。由此可見實踐育人的效果沒有很好體現,實踐育人的內涵定位還不夠準確,由此帶來的是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效果不認可,例如調查學生通過實踐教學“收獲了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回答模糊,有的干脆回答沒有啥收獲。
通過具體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高職思政課實踐育人還存在很多問題,如何有效增強實踐育人的效果,讓實踐育人和理論育人同向而行,真正實現“知行合一”的目標,是擺在思政課教學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筆者通過調研分析,提出增強思政課實踐育人效果需要采取的四條措施:
在調查中感覺到,高職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對思政課實踐育人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因此要提高思政課實踐育人的實效性,我認為首先應該高度重視實踐教學,進一步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管理,把思政課實踐育人納入高職思政課建設規劃當中,實現理論育人與實踐育人并重,要樹立大思政理念,從領導層面、教師層面、學生層面都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要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實現思政課價值目標的必經之路。要制定明確的實踐教學實施計劃,對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時間安排、考核辦法等作出明確規定,避免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隨意性、可多可少、這班有那班無的現象出現。
在調查中發現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經費落實還是有困難。有的實踐活動因為經費不能及時落實,就不了了之,有的實踐教學因為經費原因只停留在課堂教學、校內活動,很難走出校園。落實實踐教學經費,是調動思政課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積極性,提升思政課實踐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應該加大實踐教學場所的建設,在校外開展實踐教學難度大的情況下,可以在校內建立一個思政課研修中心或者實訓室,每年撥出一定數量的專項經費用于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
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相對比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教師實踐能力不強,只擅長講理論、不擅長實踐教學有一定的關系。要提高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的水平,改進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必須加強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增強教師的實踐素養,更新育人理念,創新育人方法,尤其要提高思政課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示范能力,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給教師更多的實踐研修的機會,了解外面的世界,獲得更多的第一手的感性信息,多向一些實踐教學開展好的學校學習先進的經驗,以彌補自身的社會閱歷和實踐教學經驗的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育人實效性不強,也與實踐考核相對薄弱,沒有具體的量化標準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實踐育人監督考核制度是確保思政課實踐育人效果的必要保證。在思政課實踐育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踐教學的要求,設立單獨的實踐育人監督考核標準,在實踐教學中和實踐教學后,對學生進行全面科學的考核,這是檢驗教學效果、檢驗學生能力與素質的有效手段。通過考核,不僅考核學生、也在考核老師;不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在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不僅考察學生的“認知”,也在考察學生的“行為”,讓“知行”更和諧地統一起來。
[1]陳靜,閻占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基地建設探析[J].思想政治理論教育,2011(12).
[2]劉妍君.論實踐教學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作用[J].社科縱橫,2010(9).
[3]胡颯.角色理論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5).
[4]趙光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