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旅游與健康職業學院
近年來,就業工作日益成為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每年都面臨很大壓力。要解決好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就必須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特別是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既有助于高職生就業率的提升,也有助于緩解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
就業是一項關乎社會安定的重要工作。當前高職院校所開展的各項就業指導工作以事務型、管理型工作為主。盡管很多院校都意識到了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價值,然而在具體操作中,并沒有將其納入到日常課程中,很多院校僅將其作為選修課。有的院校采取集中指導、講座等形式而向學生傳遞就業政策與就業信息等,并沒有制定出科學的工作目標。
目前高職院校中招生就業處承擔起了大部分的就業指導工作,工作任務繁重,一名工作人員往往面對上千名學生。高職院校內缺乏專業性的就業指導人員,就業課程方面開發能力非常差。我國很多高校都針對大學生就業而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服務中心,但是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還沒有采取這一措施。高職院校現有的就業指導人員大多為非專業人士,如行政人員、輔導員等。這些人員缺乏系統性的知識背景。也就是說,當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配置方面,無論是質,還是量,都差強人意,難以滿足實際需要。
從實際情況看,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缺乏連貫性,在內容上與現實社會相去甚遠,且缺乏本土特色。就業指導內容不健全將導致就業指導的各項功能喪失。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時候,僅立足與就業程序上,主要指導內容有:一是指導學生如何獲得各種就業信息;二是針對學生就業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種問題進行指導。整個指導過程中,其并沒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時代為信息的存儲和提取提供了更快捷更有效的方式,無論多么大的信息量,均可進行長時間保存。可以說,互聯網延長了信息存取的時間,解決了為就業指導工作的長期性問題。此外,互聯網的受眾面廣泛,溝通即時,信息可以隨時共享,廣泛傳播,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就業指導工作的效率也大大提升。特別是在企業信息收集、就業質量跟蹤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師資水平直接決定了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要提升師資水平,就要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提升教師能力,精選授課內容。互聯網上一方面為教師的自我提升提供了有利工具,教師可以在網上提供學生相關理論知識,塑造專業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信息進行整合,可以優化課程設置,使就業指導課程更加科學合理。此外,學生通過其他資訊網站,學習更多的就業知識,了解更多的就業信息,擴展視野,互聯網也因此可以成為學生自我學習的平臺。
門戶網站、微信、微博、QQ……傳統網絡媒體和新興網絡媒體交織在一起,形成“全媒體時代”。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更是在這幾年發展迅猛,成為宣傳隊伍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只要一個客戶端就可以隨時隨地收到消息,準確而及時,從而形成廣泛的影響,這種效果是一般宣傳載體所達不到的。可以說,以新媒體為代表的互聯網宣傳載體擴寬了宣傳渠道,創新了教育方式,使得就業氛圍的營造更加有效。
就業是當今社會的民生根本,是對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檢驗。就業指導目標不但是體現在學生就業率上,還應體現在學生的就業質量上,能夠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應制定出合理的就業工作責任制度,從學生出發而開展各項就業工作,實現就業指導工作的信息化,借助互聯網的信息傳播作用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就業的方法,使得學生的核心競爭能力提升,為學生后續的社會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環境下,高職院校應加強創新,優化就業指導模式,建設好就業文化。高職院校應在校園網站內增設就業專欄,并設置就業論壇,鼓勵學生借助互聯網而獲得更多的就業信息。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從學生的長期發展入手,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從內外多方面而培養高職院校獨有的價值精神。在創建就業文化體系的時候應將促進就業作為最重要的內容,借助多種校園文化活動、校園媒體等平臺突出就業文化。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必要的組織保障,相關院校應積極健全就業指導工作機構。構建起就業工作系統,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都能夠在這一系統下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分享。高職院校應從整體入手,將就業指導工作納入到戰略層面,構建起科學的工作機制,并配置理論研究室、心理咨詢室、數據分析室等,各個部門借助網絡平臺而實現信息共享,為廣大學生提供完善的就業服務。從各專業來看,應構建起就業指導室,從學生與社會兩方面的需求入手,依據具體的工作量而配置專業指導人員。各專業就業指導室應及時將就業工作狀況匯報給院方。在校園社團建設方面,高職院校應引導學生構建起就業創業社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創業社團在開展各項工作及活動時,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工具,使得信息能夠全面覆蓋到所有社員。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時,應始終堅持線上與線下、專職與兼職結合的辦法。高職院校應組織人力資源專家、企業管理者、教師等構建起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學生能從互聯網上或現實中獲得職業規劃、社交禮儀、形象設計、心理輔導等多方面的指導。在互聯網技術的作用下,持續吸收各種職業信息,使得就業指導信息能夠更為高效地傳播,給予學生全方位的綜合指導。這種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就業指導方式就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創新點。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時必須做好信息化建設工作,借助多種路徑而收集更多的信息,并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高職院校應借助微博、QQ與微信等學生接觸比較多的媒體而創建個性化的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在互聯網思維下,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時應樹立起強烈的服務意識,妥善做好服務與引導工作,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入手,思考整個社會的用人需求,從而制定出科學的就業指導內容,并納入到課程規劃中。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中,不同階段設置不同內容,具體為:一是做好大一學生始業教育,而結合自身的優勢與愛好等,做出科學的職業規劃;二是幫助大二學生樹立合理的職業目標,能夠承受起就業與創業過程中的挫折;三是指導大三學生掌握多種就業信息獲取路徑提升就業率。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順應時代,加快改革,引入互聯網思維與技術。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其工作目標與就業文化缺失,人員配置不合理,且就業指導內容不完善。針對此,高職院校應從學生與社會兩方面的需求入手,設置科學的引導目標,構建起濃郁的就業文化,設置就業指導部門,并配置專業化的師資力量,持續完善就業指導課程,利用好互聯網在信息收集、傳遞、共享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完成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1]藍飛鵬.淺析“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指導的新方法[J].中國培訓,2017(02):136~137.
[2]王榮花.淺析如何利用互聯網手段提供職業指導服務[J].人才資源開發,2017(2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