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文
企業競爭力不單只是從產品方面表現出來,而更多的是體現在企業文化方面。企業要想得到長期發展,那么不僅需增強產品競爭力,同時還應當重視企業自身應該由內到外進行全面發展,特別對企業文化建設要加以重視。強化精神文化建設對任何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企業經營管理的成功更是與企業文化有著密切聯系。而對于作為我國思想文化精髓的儒家思想來講,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是儒學中以人為本的思想,對企業的更好管理具有重大意義。
對于傳統的教育理念而言,不管任何行業,都應該把以人為本作為必須遵從的道德理念。其將儒學中仁愛的思想進行了延續,并且,這也是儒家思想中所有人都知曉的。比如,孟子所道:“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等,這些在有關的史料記載中都可以找出。在整個高中學習階段,不管是語文,還是歷史課程的教學,都會將儒家思想進行傳播。同時,對于如此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同樣也能夠得到較好的運用。企業不僅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加以運用,并且把這一理念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同時又能夠把儒家思想加以傳頌,進而使中國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揚[1]。
誠信在任何領域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對于企業而言,更是絕對不能缺少的一種經營理念。企業如若無法進行誠信經營,那么也就意味著丟失了經營之道。誠信足以判斷一個人的品行,所以對于企業來講也一定要把誠信融入進與之對應的的管理當中。比如,海爾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之前就做過一件非常讓人欽佩的事情,其親自帶領著自己的員工,把企業所生產的76臺沒有達到標準的產品砸毀,這一舉動讓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更是讓人們感受到了該企業的誠信。同時,針對企業員工而言,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誠信經營的決心。如若企業員工可以把這種誠信的工作理念融入進企業文化之中,并且可以嚴格把控自身行為與工作質量,那么一定會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孔子曾經道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一句話從根本上將儒家思想對利益權衡的標準觀念很好的顯示了出來。這對于高中階段的我們來講,也同樣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可以為我們在今后的生活或是學習過程中,樹立良好的利益觀念。在孔子的觀念中,人之所以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便肯定會有需要做的事情,但是做這些事情必須因為事情本身而做,如若并非因為事情本身該做而做,那么就是與義相背離。同時,這也是儒家思想所反對的“義利之辯”。因此,道德與利益是相輔相成,互相取之,想要得到一定利益,就必須要遵從道義。所謂“取之有道”,這正是企業應該遵從的經營理念,如若企業想要謀取更多利益,而與道義向背離,那么將很難進行長時期經營[2]。
在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當中,有關政治管理的思想就是“為政以德”,并且,這也是實行起來非常有效率的一種管理方法。這種思想概念,在我們目前高中階段有關的教材中依然在進行運用。如若在目前的企業發展管理中,將這種管理理念加以運用,勢必會獲得更好的效果。經過管理人員對自身的嚴格要求,讓員工把這種思想作為榜樣,推動自身得到更好發展,以至使較好的環境氛圍可以散布至企業的所有員工身上,使其工作熱情得到較大提升。進而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企業建設工作中,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以此帶動社會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比如,松下企業的創始人,就是將這種管理理念進行較好的運用,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讓員工很好的感受到了自身的工作熱情,進而帶動員工更加努力的開展工作,以至把公司的企業文化發展的相對較好。通過對“為政以德”的文化精神進行管理,使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從最初只有4個人的小公司,逐漸變為了現在知名的國際企業。所以,在企業的文化發展與精神建設當中,“為政以德”的理念是能夠帶動企業得到更好發展的最佳選擇。這種管理理念也不僅僅只是可以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同時,在家庭教育或是教學管理當中,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把儒家思想融入于企業的經營管理當中,不但對企業的文化建設會有很大幫助,同時還能使員工的整體綜合素質與精神面貌得到一定提升。對于我們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這種儒家文學不單只是教材中的理論內容,更是能夠較好的培養我們的優良品質,從而有利于我們在今后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1]唐靜.儒家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3,21(10):105~106.
[2]鄭裕正.儒家思想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之運用[J].管理世界,2013(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