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蓓 龔 政 鎮學初 汪維鵬 黃小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并推動其逐漸向基層延伸。同時,“中國夢”的提出高度凝練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夢想,指引廣大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不斷前行。
研究生黨員教育是高校基層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研究生群體中較為活躍、思想最為先進,起著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因此在“中國夢”新視野下,在“從嚴治黨”要求下,健全加強研究生黨員教育工作是既是培養高素質人才、凝聚實現“中國夢”力量的現實需要,更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指出,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如何教育和引導高校學生,尤其是作為先進群體的研究生黨員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研究生黨員教育所面臨的新的時代任務與政治任務。
近年來盡管高校加大了黨員隊伍建設的投入,通過階段性的主題教育及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三會一課”組織生活制度執行,加強了黨員日常教育的力度,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研究生黨員群體的特殊性,黨員繼續教育和培養工作依然有一定難度,主要體現在:(1)研究生黨員入黨時間短,且入黨動機復雜,在急功近利的社會大環境下,部分研究生黨員思想懈怠、行為放松,沒有體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2)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日常學習科研任務繁重,與實際脫節、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組織生活無法激發其參與的積極性,他們更愿意把時間精力花在科研課題上,即使參加,學習教育的效果也不明顯,學用兩張皮現象突出。
首先,從研究生黨員群體自身來看,雖然存在著入黨動機復雜、理論學習不夠系統與深入、黨性修養與黨員意識有待提高與錘煉、更多地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價值標準趨向功利等等種種問題,但是他們畢竟我們高等教育學歷最高的一個群體,受過良好的系統教育,思想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時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黨組織有強大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能建設一支由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甚至研究生導師密切配合的教育隊伍,學校、導師、基層支部三位一體,共同開展研究生黨員的經常性教育。
在以往的研究生黨員教育環節,我們往往強調組織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與管理,黨員被動地接受組織對其“填鴨式”的思想灌溉,教育內容、形式單一枯燥,忽視了研究生這個復雜群體的個體差異性,忽視了研究生黨員作為教育主體的需要以及其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導致研究生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主觀能動性不高,同時也造成了支部組織活動推進困難、流于表面的客觀局面。因此,重視黨員個體的發展,發展黨員的潛能,將研究生黨員政治要求以外的其他需求納入日常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層面與實踐層面相結合,是創新研究生黨員經常性教育機制的重要途徑。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考慮研究生年齡結構跨度較大,大部分思想較為成熟的特點,日常教育中關心黨員作為個體人的需要,譬如如何提高專業素質素養、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發展、對社會特點問題的認知與評價、生活中家庭矛盾、集體生活中人際關系的處理等等需要,組織開展貼近專業、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開展黨員教育工作,將對黨員的全面發展教育和綜合素養、黨性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激發研究生黨員主體自我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與組織形成良性互動。
黨支部是黨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單元,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在黨員教育管理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研究生黨支部設置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按照年級橫向設置,同一年級不同專業的黨員劃歸同一支部。橫向設置顯而易見的優勢是便于同一年級的統一
教育和管理,其弊端也十分突出。因為專業差異,黨支部書記工作難度較大,需要協調不同專業的支部成員組織開展活動;且研究生一般以課題組為學習、生活單位,專業之間的隔閡導致支部內交流偏少,更不用談更深層次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了。另一種是按照所學專業縱向設置,同一專業不同年級的黨員劃歸同一支部。相對于橫向設置模式,縱向模式的優勢體現在老黨員在實際工作中能更好地發揮“傳幫帶”作用,新老交替有序,保證了支部工作的延續性,但也存在橫向設置模式的同樣的局限性。
鑒于上述兩種普遍模式的利弊分析,藥學院黨委目前采用的是“網格式”支部設置模式,即橫向在以年級劃分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研究生方向縱向設置不同的研究生黨支部。這種“網格式”的設置模式,不僅克服了同一年級不同專業間或者是同一專業不同年級間交流、工作協調的困難,還彌補了縱向設置黨支部模式的不足,更加方便將組織生活與學術活動融合。但這種“網格式”設置模式也有一定限制條件。因此,探索設置“學生公寓黨支部”“科研平臺黨支部”“創業就業臨時黨支部”等等新型黨支部也是新形勢下創新研究生黨員經常性教育的題中之義。
通常來說,學生黨支部的支部書記一般由相對熟悉黨務工作的班干部擔任,負責協調安排支部工作事宜。但是由于視野有限、威信不夠等等限制,支部工作開展緩慢、實效不大;并且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流動性大,當培養了一名成熟的學生黨員干部后,他們將面臨畢業的現實,對支部的建設產生一定影響,而現行研究生教育導師負責制下的“導師”,其為人為學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且相對穩定。
因此在研究生黨員經常性教育實踐中引入“導師制”。首先,導師可以結合本專業的特點開展相關的政策學習和時事分析,開展理論研討和講座,以自己的學識和修養在潛移默化中指導和影響學生,有利于對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加深對黨的認識,提高思想理論教育效果。其次,導師利用自身在專業領域的優勢,將專業元素融入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實踐,以專業實踐為依托開展支部組織生活。在組織生活內容與形式上結合專業特點,突出專業特長,有利于激發支部成員的參與熱情和興趣,從而加強支部建設。最后,導師深入學生基層中去,與學生一起組織參與活動,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一方面導師在教學、科研指導過程中的原始反饋可以直接從學生中收集,及時修正;另一方面學生的一些負面情緒可以及時疏導,緩和生生之間、甚至是師生之間的一些矛盾。有利于整體提高黨建工作的效果。
[1]陸居怡,蔣魯堅,陳燕.樹立以黨員為工作主體的理念積極推進研究生黨建工作[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03):25~28.
[2]楊鳳珠,張穎.淺析理工類研究生黨支部的設置——以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為例[J/OL].科技資訊,2015,13(28):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