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緒恒/北京體育大學
綠色體育的內涵為:體育的無公害、公正、純潔、進步、科學和發展。太極拳以人為主體,注重自我修養,并且內外兼修,不僅能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還能改善健康狀況、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既有健身、防身、修身養性、娛樂欣賞、延年益壽和防治疾病等體育類項目的功能,又有獨特的教育和化解等功能。
本文以基于經濟新常態下太極拳對綠色體育的構建研究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期刊網、北京體育大學大學圖書館的檢索,查閱相關綠色體育的著作和論文。
(2)邏輯分析法。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分析在經濟新常態下綠色體育在可持續發展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新常態的內涵
“新常態”是由美國華爾街經濟學家首先提出的。中國經濟在新階段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在增長方式、增長動力以及產業結構的深刻轉變與調整,達到經濟社會以及民生方面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期目標。
2、新常態的特征
關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征: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因此,為適應經濟“新常態”,政策制度更需要保持信心和耐心,盡量避免強刺激、大調整。
(1)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増長。我國經濟總需求結構的變化及潛在増長率的換擋決定了經濟増長速度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然而,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并不意味著經濟效益的降低,反而為提高經濟増長質量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
(2)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城鄉結構及區域結構的調整。企業的發展是通過技術創新來推動的。降低工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提高第三產業對經濟的同時,對于東、中、西蘭地區發展不平衡也在進行整改。
1、太極拳與綠色體育的交融
綠色體育作為綠色奧運的延續,它的提出就是為了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太極拳承載著文化教育功能,指引人們向善,達到人與自然相和諧。
(1)教化功能。太極拳注重武德教育,在技法上講求不招不架,不爭不搶,舍己從人,以柔克剛,后發制人。這與綠色體育中的遵守規則,尊敬對手,尊敬裁判相一致。
(2)化解功能。太極拳在精神方面要求“內宜沉穩,神情內斂”,長期練太極拳,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培養沉著、從容、溫和冷靜的優良品質。人們通過體育比賽可以宣泄情緒,緩解壓力,化解矛盾,促進友誼。綠色體育本質是實現身體運動綠色化,它對體育運動賦予了可持續發展使命。
2、太極拳的和諧理念與綠色體育的價值追求
(1)太極拳的和諧理念。太極拳其價值取向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有很強的包容性和柔性。而且這些和諧的文化理念在其具體的動作要領以及練拳者的道德規范上體現出來。無論是道家的“人的自然化”、還是儒家的“自然的人化”,都是太極拳運動的哲學基礎,是太極拳文化體系的理論基石。
(2)綠色體育的價值追求。首先,綠色體育的價值支點在于促進健康,要尊重自己,保證健康。其次,綠色體育的價值支點是維護公正,尊重對手,公正競爭。再次,綠色體育的價值支點在于和諧自然,尊重自然,離開這一向度,綠色體育便名存實亡,無從談起。
1、健康第一的理念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了新的界定: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交往上完全安寧的狀態。健康的體質是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物質基礎,因此“健康第一”是新世紀合格人才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新理念。
2、體育為健康的理念
生命在于運動,體育鍛煉是促進人體健康發展的積極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新陳代謝的同化和異化作用、用進廢退法則、遺傳與變異的關系等都可以說明體育是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一切體育為大眾的理念
太極拳在推廣過程中不分男女老少,平等對待,為習練者提供了一個平等、輕松的交流平臺,做到了體育為大眾服務。
太極拳基于個體身心合一的中國傳統養生觀,講求精、意、氣三者兼練并舉,形神兼備,從而實現習練者的自我和諧而作為體育運動;綠色體育的基本的、普遍的價值追求是尊重自己,保證健康,從而促進終身體育的發展。綜上所述,太極拳的理念與綠色體育的價值追求,不僅在理論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而且在現實層面上具有結合的實踐基礎。因此,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我們應該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實踐操作,使太極拳文化服務與綠色體育的精神內涵融會貫通。
參考文獻:
[1]謝立中.當代中國社會變遷導論[M].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304.
[2]栗勝夫.中國武術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