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根/中鐵二十局集團市政公司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特別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這是黨中央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為全面加強基層項目部黨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項目部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企業中開展工作、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基礎,承擔著黨的建設各項具體工作任務。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建設也面臨新的形勢任務。加強項目部黨組織建設,要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總體要求和部署安排,緊密結合項目部的特點,始終做到堅持加強組織建設為重點、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為抓手、以組織宣傳為陣地,以服務群眾為宗旨、切實發揮好項目部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對于項目部而言,提升黨的組織能力,首先要選好組織者,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黨員干部選拔出來,尤其是選優配強帶頭人,注重把黨性強、業務精優秀黨員選拔到黨支部書記崗位上來,使其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責任,從而形成“頭雁”效應。其次要從理順企業黨建管理體制機制入手,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有利于開展黨的組織生活、有利于黨員教育管理監督、有利于密切聯系群眾的原則,不斷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不斷健全完善黨的基層組織結構。此外要緊緊圍繞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新定位,一手抓黨員,一手抓群眾,把身邊的黨員和群眾組織起來、發動起來,通過組織力的提升,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通過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強化黨性鍛煉,組織廣大黨員和職工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貫徹執行《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組織生活中突出政治性。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組織生活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積極開展好主題黨日等活動,切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時代性、戰斗性,要在遵規守紀中突出政治性。組建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廣大黨員牢固樹立黨章意識,自覺遵守黨章黨規黨紀,做到政治上講忠誠、組織上講服從、行動上講紀律,把紀律規矩作為自我約束的標尺、不可逾越的底線,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
要加強黨員學習教育。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四個合格”成為每名黨員的“標配”。通過報刊、電視、網絡、微信等學習平臺,采取授課、座談、討論交流和參觀等多種形式,確保廣大黨員處處能學習、時時受教育,持續提高黨員隊伍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有效化解企業基層黨組織比較突出的“工學矛盾”。要加強黨員管理監督,積極探索黨員管理的方式方法,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設立黨員示范崗先鋒崗等,大力營造傳幫帶、比學趕超的氛圍,引導黨員作承諾、亮身份、走前列,激發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按照“嚴管就是厚愛”的要求,重點加強對黨員執行政策、履職盡責、道德品行、遵規守約等方面的監督,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加強黨內激勵幫扶關懷。既要從嚴管理黨員,又要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施教育管理,幫助黨員進步提高,切實為困難黨員解決問題,暢通黨員表達渠道,激發每位黨員的向心力,從而增強項目部黨組織的凝聚力。
用好宣傳“喉舌”,唱好企業“贊歌”。黨建工作綜合性較強、事務繁多,包括組織、宣傳、共青團、工會等多項工作,從事黨建工作的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文字綜合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做好項目部黨建工作,要加強黨務人員的工作水平,建立具有敬業精神,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處世嚴謹的黨務工作者。通過宣傳欄、廣播、報刊、微信等平臺,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企業的發展和成就,做足做好宣傳工作,擴大企業知名度和美譽度。
項目職工大部分都是年輕職工,常年在外漂泊,工作繁忙,生活相對單調,一年也回不了幾趟家,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項目部要打造一個溫暖幸福的大家庭,讓職工這個大家庭中快樂的工作、學習、生活。始終牢固樹立職工利益至上的思想,從職工最關心的具體問題抓起,從職工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主動到職工當中去做團結群眾的工作,廣泛聽取職工意見建議,解決職工的困難和問題,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的水平。
總之,項目部黨建工作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堅持思想上求實,工作上務實,作風上樸實,切實加強項目部黨建工作,做到圍繞生產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以黨建工作新成效,助推企業新發展,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