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瑛/寧夏大學附屬中學
中學地理的學習是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能夠更好的把握以及更好的應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人們對地理有一個換位思考,換句話講就是對地理實踐的創新。地理的學習以及實踐就是為人類的未來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中學的地理實踐能力培養的現實困境,并予以提出相應的對策。
地理知識源自生活發現。地理里面的地貌人文都是一代代像徐霞客一樣的探險家和地理實踐者用雙腳和雙眼記錄流傳下來的。而如今很多學生學習地理只是單純的記憶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甚至于為了高分而去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地理。這就導致很多人工作之后鬧出不知哪個城市屬于哪個省,看著太陽不知東南西北只知道左右的笑話。這不由得讓我們教育工作者反思,為什么我們傳授給了學生地理知識卻不能被他們在工作生活中去實際應用,為什么曾經學過的地理知識不能為生活服務。
一方面,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要完成多學科繁重的學習任務,沒有時間去合理的科學的理解地理知識并聯系實際。這使得很多學生背得住地理知識,考得了試卷高分卻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地理知識去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在授課方面過于枯燥,方式單一,地理常識和一些實際聯系并沒有讓學生去主動聯系、發現和參與。
對策:減輕學生負擔,少安排試卷作業等負擔,多安排小組預習,課后復習和課堂中的實踐。課堂形式多樣化,多讓學生主動去提問,解決和合作。將地理常識融入生活現象中讓學生加深理解記憶。
地理知識不只涉及地球上的地理現象和人文地理還包含天文現象和計算運算。所以很多學生心理上對地理有一種懼怕的感覺,認為地理知識晦澀難懂,最后就導致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地理實踐基本無人去考慮,地理學習的興趣更無從談起。
地理知識很多情況下并不能實地去實踐只能通過模型和概念與想象去理解,而很多教師也不了解當地地理地貌與人文環境。這更讓教學中地理知識與當地實際的結合不緊密。這兩方面都是地理實踐不能得到充分落實的重要原因。
對策:教師多聯系當地的人文與地理。引導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家鄉了解地理人文常識,在熟悉的地理地貌中掌握地理常識,在日常遇到的地理現象中發現和理解地理規律。這樣將地理知識融入日常生活與周邊環境的做法勢必會提升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自己將地理人文知識聯系實際并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對于無法實際去進行地理實踐的地理天文知識,也要豐富課堂形式,通過模型展示,視頻展示和學生合作動手參與地理重現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對地理知識的化進行想象和記憶。
一直以來,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成績而努力的教育背景根深蒂固。語數外等重點科目占用的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都遠遠超過地理學科。而學生迫于種種學業任務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其他重點學科。而用來學習地理知識的時間全用來課堂學習記憶和課后的作業和背誦。地理實踐無從談起。沒時間去將地理知識和實踐聯系是一個客觀而重要的問題。
對策:把握好課堂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素質教育的能力培養與提高分數的雙贏。既讓學生在課堂活動實驗中加深了理解,鞏固了地理知識的記憶,更能幫助學生在課后記憶與考試中更清晰的將地理知識變成工具去解決問題,回答試卷問題。在課后作業的安排上也可以多樣化,把握好課堂與課后作業的有限時間,將豐富有效的地理實踐融入其中。
地理是素質教育的是重要內容,對于一個人一生的生活與工作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學是一個人接受知識最黃金的階段。但不得不承認,現階段的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存在很大缺陷。即使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分數,但依舊不能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不得不讓我們教育行業從業者,學生的引路人發起反思。而地理知識將變成一項工具和技能被學生在地理實踐過程中被發現和應用。中學地理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還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未來的地理實踐能力將成為每個學生的必備技能。
參考文獻:
[1]崔相錄.能力的概念及培養[J].天津市教育科學院學報,1999(2).
[2]段紅霞.第三屆國際地理奧賽綜述[J].西教科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