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網購主力軍校園成為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而傳統物流的弊端也尤為凸顯,物聯網技術應運而生。文章通過對物聯網技術在高校智慧物流中的應用現狀的分析,同時也對在“互聯網+”時代下未來物聯網技術在高校物流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物聯網 校園快遞 未來展望
一、引言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如今發展的已較為完善,但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業界對物聯網的通用理解是從技術上,它表示的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5]。而“高校智慧物流”主要集中于校園服務中心的配送環節,現如今物聯網技術配送環節中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使得“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環節中師生的滿意度得到極大提升。
二、傳統物流的弊端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網絡購物越來越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尤其是網購的主力軍高校這一部分,但是其中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學生上課經常接到快遞電話,各種人員進出,給學校帶來不安全因素,眾多無序的快遞運營商進入校園,給校園環境秩序和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根據調查結果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師生體驗差,滿意度低:排隊時間長、快遞丟失、投訴無門;
第二,安全度低:快遞單隨手亂扔,隱私泄露、快遞車輛隨處穿行,事故常發生;
第三,管理體制混亂:快遞公司眾多,網點較為分散、快遞到處擺放,環境差;
第四,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差:態度差(尤其在人較多時,比如雙十一),快遞包裹在裝車卸車隨手扔,工作時間不固定。
三、物聯網技術在校園快遞中的應用
在“互聯網+”背景下,物聯網技術得到迅速物聯網應運而生地解決越發突出的傳統物流的問題,應用于現代物流系統中,有效提升物流系統的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校園快遞業務流程如下:當快遞到達校園快遞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手持終端卸貨掃描完成入庫,若標簽識別失敗進行人工處理,若成功,則將標簽數據傳入電腦,而后進行儲位分配,打印序列號,并將快件標號擺放至對應的貨架,然后,通知收件人,進行條形碼驗證簽收,若簽收成功,則系統顯示確認送達,若失敗,則標記為未取件,再次通知或退貨處理。
物聯網在校園快遞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條形碼技術
條形碼技術是為實現對信息的自動掃描而設計的,是快速、準確、而可靠的采集數據的有效手段,它應用在整個快遞流程中,包括收寄、派發和投遞階段,采用條碼識讀器對包裹上的條碼標簽進行識讀,并將包裹信息快遞給計算機,計算機根據貨物的編號、品名、規格等自動生成出入庫明細。
(二)RFID射頻識別技術
校園快遞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手持設備終端RFID掃描條形碼將快件信息錄入校園快遞智能系統,進行出入庫管理,并將信息同步到系統管理端中,系統利用網絡自動向快遞收件人發送接收快遞信息的通知,等待師生進行取貨。
(三)智能快遞柜
智能快遞柜是一個基于物聯網的,能夠將物品(快件)進行識別、暫存、監控、管理的設備。可以與PC服務器一起構成智能快遞系統。快遞員將快件送達指定地點后,只需將其存入快遞投遞箱,系統便自動為用戶發送一條短信,包括取件地址和驗證碼,師生在方便的時間到達該終端前輸入驗證碼即可取出快件[3]。可實現快遞24小時自助取件,使得取件不再受時間的限制。
(四)菜鳥驛站
菜鳥校園驛站變分離式取貨為自助式自提,極大提高了包裹處理效率。學生根據當天發送的自助取貨碼到菜鳥校園驛站,自行對應取貨碼拿取自己的包裹,在出庫點向工作人員出示短信跟學生證,即可迅速領回自己的包裹。菜鳥校園驛站人工掃碼即可完成包裹入庫、包裹出庫、包裹遺庫、問題件處理。背后的菜鳥系統中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同時結合其他智能技術,很好的解決了校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四、物聯網技術在校園快遞中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關于條形碼技術
采用復合條形碼。現代物流采用的二維條形碼技術,由于我國現有物流行業長期以來識讀設備按一維條碼的識別要求進行了配備,大量的二維條碼推廣使用,必然會造成現有設備資源的大量浪費。所謂的復合條碼就是一維條碼與二維條碼的有機結合,一維條碼為復合條碼的線性組份,二維條碼是復合條碼的復合組份,兩者有機疊加起來以實現在識別的同時,還能獲取更多的貨物的特征的信息,從而解決了常規條碼存在的不足,極大地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和質量[4]。
(二)關于二維碼技術
首先信息輸入,用戶在APP上輸入收寄人信息和快遞件信息,確定后直接在APP上生成相應二維碼,然后用戶借助相應的自助箱等硬件設備,掃此二維碼,并打印出此二維碼貼于快遞上,即可實現自助投遞寄件。當快遞員來攬件時,通過快遞員APP掃此快遞上的二維碼,核實信息確定攬件。快遞在之后的運輸、派件途中均掃二維碼確定,通過服務端,將物流信息發送到快遞公司和用戶,最后收件人亦可通過掃二維碼確定收件[2]。
(三)關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
關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分布,RFID讀寫器分布在快遞服務中心的出入口和均勻分布在倉庫的各個區域。快遞服務中心取件處實現無人化管理,學生在進入入口后,RFID射頻識別技術開始記錄信息,出口取件時通過智能服務器感應一卡通讀取信息完成取件,同時RFID射頻識別技術數據完成同步上傳快遞管理系統,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
(四)關于智能快遞柜
智能快遞柜在現有應用的物聯網基礎上,還可以應用物聯網中的GPS技術,師生取件通過與手機的位置進行對接,可完成取件,同時還可以應用紅外線技術,由于每個人身體特征不同,智能快遞柜可以利用紅外線技術與所應取件人進行識別,完成取件。另外,還可以與其他智能技術結合,比如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技術,掃一掃即可領件。
五、結語
在“互聯網+物聯網+智慧物流”的趨勢下,高校智慧物流會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和物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中更加智慧,師生的滿意度和體驗感會更加得到提高,使得高校智慧物流的不斷發展促使智慧校園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徐文豪,佟巍,趙晨辰,等.基于RFID技術的高校快遞網點運作流程優化[J].森林工程,2017(2017年01):92-96.
[2]劉唏楠,董曉瑋,金雪藍,等.基于校園快遞自助的APP設計[J].科技視界,2016(18):55-55.
[3]笪旦.智能快件箱在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應用研究——以南京高校市場為例[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5(7):76-77.
[4]百度文庫.條碼在物流技術中的應用https://wenku.baidu.com/ view/3c41a766bceb19e8b9f6ba7d.html
[5]百度百科.物聯網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9%A9%E8%81%94%E7%BD%91/7306589?fr=aladdin
作者簡介:任延華(1995-),女,漢族,河北邯鄲人,就讀于湘潭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