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嘉恬
一、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繪本是一種具有極強文學性和藝術性的圖書形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兒童繪本,能與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審美習慣相符合,是非常適合小學美術教學的一種手段。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從幼兒時期進入到兒童時期的過渡階段,這也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他們正在從具象思維逐漸地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和發展。因此,這個時期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是會以具體形象和感性經驗為主[1]。如果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安排學生欣賞理性、復雜和寫實的成人作品,學生會很難理解這些知識,并逐漸對美術學習失去興趣,這是非常不利于美術教學開展的。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應更加具象、直觀、有趣,這樣才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首先,兒童繪本中具有很多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人物形象,這就使兒童繪本具有較強的形象性;其次,繪本在圖畫中會穿插抽象的表達,這使繪本更加具有趣味性;最后,繪本所敘述的故事內容一般比較簡潔易懂,這使繪本更加具有直觀性,符合該年齡段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由此可見,兒童繪本符合了所有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教學要求,將其運用到美術教學中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也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利用繪本進行新課導入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新課導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只有當教師選擇了適合的導入方法,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兒童繪本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和視覺性,可以很好地滿足小學生愛聽故事和愛看圖片的特征。因此,利用兒童繪本進行導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另外,教師在導入的過程中還可以將兒童繪本和多媒體相結合,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對《黃色和藍色的畫》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引入李歐·李奧尼的一部抽象繪本《小藍和小黃》,在繪本中只有五顏六色的色塊,沒有任何對色彩的理論表達,但是學生卻可以輕松理解故事中的內容。然后教師再順勢引入有關藍色和黃色的理論知識,那么學生很快就會明白其中的原理,這樣比傳統的、直接為學生講解知識的方法見效要快得多,且繪本導入的方式也更加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好地營造出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2.解讀繪本的內涵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利用兒童繪本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往往會將注意力放在繪本的圖片展示上,而忽略了對這些圖片進行解讀。只有將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相統一,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讀畫”,利用兒童繪本圖文結合的形式,在為學生展示繪本中的圖片時,教師要適當為學生講解其中的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會將視覺語言和文字語言相互轉換。例如,在利用繪本《不一樣的卡梅拉》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沒有文字注解的圖片,然后讓他們根據看到的圖片理解故事中的內容。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閉上眼睛,用文字的方式將故事情境進行導讀,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畫面。繪本中的形象是靜止的,但這時學生腦海中的形象卻是可以動的,就像在看動畫片一樣。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并逐漸幫助其養成將文字轉換成畫面的習慣。
綜上所述,現代美術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盡量結合學生的興趣。兒童繪本中豐富多彩的圖畫、鮮活有趣的文字、感人的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都是小學生的興趣點,將其運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審美能力得到提升,還可以有效地開發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馬 麗.淺談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145.
[2]楊丹青.淺談結合兒童繪本的小學美術教學[J].中華少年,2017(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