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年小李去年高中畢業后,主動遞交了入伍申請書,也按時參加了應征體檢。經征兵政治考核后,被送往部隊新兵營參加新兵教育訓練。一段時間后,小李開始出現思想波動,訓練態度消極,怕苦怕累,不愿接受部隊紀律約束,并以不適應部隊工作、學習和生活等種種理由,多次向部隊提出申請要求回家。其間,經所在連隊、部隊機關和縣征兵辦、鄉武裝部以及其家人反復做思想工作,明確指出拒服兵役的嚴重危害及應承擔的相關法律責任,但其思想毫無轉變,始終拒絕留隊服役,部隊對其作出退回原籍處理。隨后,小李戶籍所在地的縣人民政府經研究,決定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并作出如下五項處罰:處以罰款人民幣五萬元;三年內不得錄(聘)用為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職工;兩年內公安機關不得為其辦理出國出境手續,戶籍信息系統“兵役狀況”欄注明“拒服兵役”;三年內教育部門不得為其辦理升學手續;其個人拒服兵役行為列入重點領域監管和嚴重失信行為。
保家衛國,人人有責。投身軍旅,既是每一位適齡青年應盡的義務,也是法律賦予公民的神圣職責。本案中小李拒服兵役的做法,不僅損害了征兵工作的嚴肅性,褻瀆了法律尊嚴,也為自身的錯誤行為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征兵工作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部隊應當對新兵進行檢疫、復查,新兵在檢疫、復查期間,發現因身體、政治情況不符合條件、不宜在部隊服現役的,作退兵處理。小李入伍后處在尚未被授予軍銜的新兵復查期間,非身體原因拒服兵役被部隊作退兵處理,由征集地所在縣級人民政府對其實施行政處罰,該處罰決定符合我國《憲法》和《兵役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江西 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