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躍華
(江西省地方志辦公室 江西 南昌 330006)
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志書人民政協篇章是志書政治部類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好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全面反映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的情況,體現人民政協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的作用和地位,可以提高志書政治部類的質量。本文圍繞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的篇目設置、內容記述、交叉處理三個方面,談點淺陋之見。
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篇目設置,既要合理構置篇目結構,又要規范擬制篇章標題,做到篇章名稱使用規范、篇章層級設置合理、章節層級要項不缺,能夠全面準確地展現人民政協面貌。
從已出版的第二輪志書來看,政協篇章名稱存在四種情況:一是使用全稱,不帶區域名,即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如安徽省《濉溪縣志續編》(1986—1996)卷十政黨社團設第一章中國共產黨濉溪縣委員會,卷十一政權政協設第一章人民代表大會、第二章人民政府、第三章民政、第四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二是使用簡稱,不帶區域名,即人民政協。如江西省《高安市志(1986—2006)》卷十五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卷十六人民代表大會、卷十七人民政府、卷十八人民政協。三是使用全稱,帶區域名。如江西省《南昌縣志(1986—2004)》第五篇中國共產黨南昌縣委員會,第六篇政權政協設第一章南昌縣人民代表大會、第二章南昌縣人民政府、第三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昌縣委員會。四是使用簡稱,帶區域名。如江西省《浮梁縣志(1994—2005)》第二篇政黨群團設第一章中共浮梁縣委員會,第三篇人大政協設第一章縣人民代表大會、第二章政協浮梁縣委員會,第四篇政府人民武裝設第一章縣人民政府。這四種政協篇章名稱表述是否規范,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僅從政協篇章來說,這四種名稱表述都沒問題,只是全稱與簡稱、帶區域名與不帶區域名的區分。但是,從整部志書所設的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個篇章來說,第二種《高安市志(1986—2006)》、第三種《南昌縣志(1986—2004)》、第四種《浮梁縣志(1994—2005)》關于政協篇章名稱的表述比較規范,而第一種《濉溪縣志續編》(1986—1996)關于政協篇章名稱的表述值得商榷。在同一部志書中,政協篇章名稱使用必須與黨委、人大、政府三個篇章名稱一致。也就是說,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個篇章名稱要么都使用全稱或者簡稱,要么都帶區域名或者不帶區域名。如黨委、人大、政府三個篇章用全稱帶區域名,政協篇章也要用全稱帶區域名;黨委、人大、政府三個篇章用簡稱不帶區域名,那么政協篇章就用簡稱不帶區域名。如果政協篇章名稱使用與黨委、人大、政府三個篇章名稱不一致,其表述就不夠規范。
從已出版的第二輪志書來看,人民政協的設置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放在志書篇目的第一層次,設人民政協篇。如河南省《焦作市志》(1986—2000)共設六十三篇,其中第十一篇人民政協。二是放在志書篇目的第二層次,設人民政協章。人民政協章又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把人民政協章放入政治篇(卷、編),如河南省《孟津縣志》(1986—2000)共設十一卷,其中第六卷政治設第四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孟津縣委員會;第二種把政協與政權合設為篇,如四川省《大邑縣志續編》(1986—1992)共設二十五篇,其中第六篇政權政協設第三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大邑縣委員會。這兩種關于人民政協的篇章層級設置都合理,因為人民政協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發揮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放在志書篇目的第一層次(設篇)或第二層次(設章),均可彰顯人民政協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政協如果放在志書篇目的第三個層次(設節),那就難以容納其豐富內容了。雖然人民政協在志書篇目中設篇(第一層次)或設章(第二層次)都可以,但是不能隨意化,應由志書采用的結構體式而定。如果志書采用小篇體式,就設人民政協篇;如果志書采用大中篇體式,就設人民政協章。當人民政協設章,是放入政治篇(卷、編)還是放入政權政協篇,同樣要看志書的結構體式。如果志書采用大篇體式,人民政協章就放入政治篇(卷、編);如果志書采用中篇體式,人民政協章就放入政權政協篇。
從已出版的第二輪志書來看,人民政協在章節層次設置大多存在缺項情況。一是只有政協會議、政協組織機構,缺少政協委員、政協工作。如河南省《孟津縣志》(1986—2000)第六卷政治設第四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孟津縣委員會,下設概述、第一節政治協商會議、第二節縣政協組織機構、第三節基層組織。二是只有政協會議、政協工作,缺少政協委員、政協組織機構。如河南省《新野縣志》(1986—1995)卷八人民政協設第一章歷屆政協委員會,下設第一節第二屆三次會議、第二節第三屆委員會、第三節第四屆委員會、第四節第五屆委員會;第二章政協常務委員會,下設第一節參政議政、第二節提案、第三節聯誼、第四節文史資料、第五節自身建設。三是只有政協組織機構、政協工作(主要活動),缺少政協會議、政協委員。如四川省《大邑縣志續編》(1986—1992)第六篇政權政協設第三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大邑縣委員會,下設第一節組織、第二節活動。這三種人民政協篇目由于缺項,反映不了人民政協的全貌。
人民政協篇章需要反映的內容,可以分為政協會議、政協委員、政協組織機構、政協工作四個方面。不管人民政協在第二輪志書中設篇還是設章,都要涵蓋這四個方面的內容,而且這四個方面所包含的要項也不能缺,否則就難以反映人民政協的全貌。如在志書篇目中設人民政協篇,可設第一章政協會議,下設第一節委員會全體會議、第二節常委會會議、第三節政協主席會議;第二章政協委員,下設第一節委員產生、第二節委員組成;第三章政協組織機構,下設第一節領導機構、第二節工作機構、第三節專門委員會;第四章政協工作,下設第一節提案工作、第二節視察調查、第三節建言獻策、第四節咨詢服務、第五節社情民意反映、第六節聯誼活動、第七節文史資料工作。如在志書政治篇或政權政協篇設人民政協章,可將人民政協篇的章降為節,節降為目,但其要項不能少。只有章節或節目兩個層次的要項齊全,才能反映人民政協的全貌。
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內容記述,既要反映人民政協的基本面貌,又要突出人民政協的重點與亮點,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立體展現人民政協全貌。
人民政協篇章要立體反映人民政協全貌,其記述的基本內容不能缺。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記述的基本內容,包括政協會議、政協委員、政協組織機構、政協工作四個方面。
1.政協會議。包括政協委員會全體會議、政協常委會會議、政協主席會議。(1)政協委員會全體會議。政協1993年以前3年一屆,1993年以后5年一屆,分屆記述。每屆第一次會議為換屆選舉,主要記述上一屆政協主席作工作報告,出席會議委員,選舉常委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委。每屆其他各次會議,記述會議時間、出席會議委員人數、會議議程及結果。(2)政協常委會會議。主要記述聽取黨委、政府工作報告及政府部門機構關于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重大問題和有關政策的通報,協商一地重要政務以及社會熱點,討論政協常委會工作和全體會議召開議項,聽取和審議政協委員的視察報告和專題調查報告,形成常委會建議案。(3)政協主席會議。主要記述聽取黨委、政府的工作通報,聽取政協專委會匯報,決定政協委員視察、參觀和調查,決定政協常委會會議議程,審議提議常委會討論的文件草案。
2.政協委員。包括委員產生、委員組成。(1)委員產生。主要記述政協委員產生的程序,即按照界別分配名額,由單位提名,統戰部門考察推薦,政協常委會協商確定,報黨委同意。首屆政協委員會委員由首屆政協籌備委員會協商產生,以后各屆均由上一屆政協常委會協商產生,報黨委同意。(2)委員組成。主要記述各屆政協委員的界別組成及人數情況。
3.政協組織機構。包括政協常委會領導機構、政協常委會工作機構、政協常委會專門委員會。(1)政協常委會領導機構。主要記述每屆常委會的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委組成及主席、副主席任職情況。(2)政協常委會工作機構。主要記述常委會工作機構的設置及調整情況。(3)政協常委會專門委員會(工作組)。主要記述學習、文史資料、提案、農業、教科文衛體、環境、城鄉建設、經濟、社會和法制、民族和宗教、海外聯誼等專門委員會(工作組)的設置及調整情況。
4.政協工作。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項主要職能,其工作包括提案工作、視察調查、建言獻策、咨詢服務、反映社情民意、聯誼活動、文史資料工作。(1)提案工作。主要記述提案的征集、立案、交辦、催辦、回復、檢查、匯總,重點提案及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每屆每次政協會議的提案總件數、立案件數、辦復率、采納件數、優秀提案件數列表。(2)視察調查。主要記述政協組織開展的委員視察和調查活動,以及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和形成的調查報告。(3)建言獻策。主要記述委員在政協會議上提出的建議及被采納情況。(4)咨詢服務。主要記述農業科技、醫療保健、法律、消費與環境等方面的咨詢服務。(5)社情民意反映。主要記述接待來信來訪、收集和反映的社情民意。(6)聯誼活動。主要記述接待與走訪“三胞”(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開展重要紀念活動與節慶活動。(7)文史資料工作。主要記述文史資料收集、整理、研究、編寫工作及有關文史活動開展情況。
人民政協篇章要立體反映人民政協全貌,其記述的重點內容不能平淡。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要記述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政協如何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實施參政議政。重點記述人民政協在發展地方經濟、促進社會發展、加強自身建設、實施參政議政方面取得的成績,以體現人民政協在新形勢下的作用和地位。
記述人民政協的重點內容,不能簡單羅列、平分筆墨、泛泛而談,需要突出重點。一是不能簡單羅列。記述政協委員會會議,應著重記述每屆政協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因為每一屆政協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要總結上一屆政協五年工作,部署本屆政協五年工作,選舉產生新一屆政協領導人。每屆其他各次會議采取綜合記述的辦法,有新議程、新內容就詳細記述,沒有新議程、新內容則簡略記述。如果每屆每次委員會會議都作詳細記述,其內容就大同小異,且占據許多篇幅。二是不能平分筆墨。人民政協的內容重點在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關鍵記好提案和調查報告。每屆政協提案、建議較多,重要的提案和調查報告要列專題寫,包括提案、建議的要點、社會采納情況、產生的社會效果;一般的提案和調查報告列表,做到文表結合。三是不能泛泛而談。記述視察調查內容,不僅要記述每屆政協委員視察什么地方,調研什么內容,還要記述政協委員發現什么問題,提出什么意見和建議,被哪個地區和部門采納,產生什么效果等情況;記述提案內容,不僅要記述每屆政協提案的征集、交辦、回復、采納,還要記述重點提案有哪些,重點提案被采納所產生的效果等情況。突出重點,就是把重點內容記述得詳細一些,彰顯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
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內容交叉,主要存在人民政協篇章內設章節之間的交叉和人民政協篇章與民主黨派篇章的交叉,應采取各有側重和不同角度等記述方法靈活處理,避免內容機械重復。
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形式,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人民政協經常組織委員開展視察和調查活動,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撰寫一些提案和調查報告。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政協工作章節的提案工作、視察調查、建言獻策等節目之間會有內容交叉,要注意把握各自的側重點,處理好交叉內容。如政協工作章節的視察調查節目內容與建言獻策節目發生交叉,應采取各有側重的辦法記述,即視察調查節目側重記述政協委員視察調查活動的組織開展情況及形成的意見、建議和調查報告,而建言獻策節目側重記述政協委員把在視察調查活動中形成的意見、建議和調研報告提交政協會議,并據此發言,以及意見、建議和調查報告的采納情況。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各界愛國人士共同組成。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提出:“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可見,民主黨派是人民政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職能與人民政協相同。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內容必定與民主黨派篇章交叉,要注意把握各自的記述角度,處理好交叉內容。如民主黨派的提案往往要提交人民政協,人民政協的提案工作與民主黨派內容會有交叉,應站在各自角度記述,即人民政協記述提案的征集、立案、交辦、催辦、回復、檢查、匯總及重點提案產生的社會效益,注重提案征集、辦理、效益等內容,而民主黨派記述提案的形成、內容、提交,注重提案形成與提交。
總之,編寫第二輪志書人民政協篇章,需要做到篇目設置科學合理、內容記述點面結合、內容交叉靈活處理,使之符合志書質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