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員干部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官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國無德不盛。品德是做人的良知,忠誠是信仰的良知,擔當是責任的良知,三者皆具方可為官。
忠誠是信仰的良知。天下至德,莫大于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黨員干部忠誠于黨是一種起碼的政治良知。習仲勛同志一生光明磊落,堅持真理,時刻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身處逆境不向錯誤傾向和惡勢力低頭,不隨波逐流、明哲保身,堅守共產黨人的黨性和節操。毛澤東為他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睂τ邳h員干部而言,信仰是不可失守的精神高地,是安身立命、經受住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只有守住政治信仰這個高地,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在各種政治風浪中不迷失方向。無論處于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老一輩革命家留下的精神財富與優良傳統,是我們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財富存量”。作為一名合格的黨員,不僅要珍視、繼承好這些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與優良傳統,更要像黨的好干部孔繁森、楊善洲那樣信仰忠貞、忠誠向黨、一心為民,弘揚“存量”,增加“增量”,為黨旗添彩,為黨增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堅持“四個自信”,確保我們黨不變質、不變色。
品德是做人的良知。品德是人性的高德,是做人立世的根本。中華民族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蘊含了厚德載物、德行天下的優良傳統。孔融讓梨、程門立雪、管鮑之交等無不折射著文明的道德之光?!吨熳又渭腋裱浴吩唬骸暗虏慌湮?,必有災殃?!鼻宕魧O嘉淦,歷經康、雍、乾三朝,歷任刑、吏、工部尚書等重要之職,以敢言直諫著稱。因一生清廉,沒攢下多少積蓄,告老還鄉怕遭鄉紳土財恥笑,也怕給朝廷丟臉面,便讓人買來十幾口厚重木箱,裝滿磚頭以充臉面。不想遭人舉報,說他德不配位,平常裝清廉,實為貪墨官。一經檢查,真相大白,乾隆很是感動,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實銀換下孫嘉淦箱子里的磚頭,被后人傳為佳話。為官者,不僅要具有普通的人性道德良知,更應具備心懷天下、情寄蒼生的高德高知。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老實做人、做老實人,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內在要求,是領導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現,也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既是一種高尚的人生態度,更是一種嚴謹的道德實踐。
擔當是責任的良知。京劇《徐九經當官記》中有一句經典唱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食民俸祿,為民解憂,擔當盡責,是對得起納稅人起碼的為政良知。縱觀我們黨的奮斗歷程,無不閃爍著“擔當”二字。戰爭年代,救民族于危亡,救民眾于水火,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大義擔當;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富強,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更需要這種前赴后繼、義無反顧的擔當精神、擔當力量與擔當氣魄。極少數遇到困難“忙調頭”、碰到責任“?;^”、見到好處“忙伸頭”,見責就退、見硬就躲的干部既無一絲擔當可說,更無半點忠誠可言。離開擔當的忠誠是假忠誠,為黨和人民事業真擔當、勇負責,才是對黨和人民最大的忠誠。事業要發展,民族要復興,沒有擔當就沒有發展,沒有實干皆為空談。焦裕祿立下“苦戰三年驅走三害”的軍令狀是何等的擔當!遼寧鳳城大梨樹村老支書毛豐美,為“讓村民過上與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30多年苦干實干巧干的擔當實踐,展示了一名好干部知難而進、敢于擔當的精神風范。將軍院士林俊德春蠶到死絲方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還忍著巨大病痛堅持工作,用生命印證忠誠,以鐵血詮釋擔當。
德行天下,良知立世。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守得住做人良知,堅持真心為民的德行操守;政治良知,堅持泰山難移的忠誠信仰;從政良知,堅持夙夜在公的責任擔當,方稱得上中流砥柱、民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