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近日中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旗幟鮮明地鼓勵和保護勇于改革創新的黨員干部。當前,機構改革正在進行中,職能整合、人員轉隸等具體問題無不涉及切身利益,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改革,以怎樣的工作狀態迎接“大考”,這既是一面正容鏡,也是一塊試金石。
敢擔當、善作為,需要正氣存內。古人講:“君子為政之道,以修身為本。”傳統文化歷來把自律看作做人、干事、為官的基礎和根本。《論語》中就說,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黨員干部身在公職、責在公務、事在公益,擔當更要公字當頭。必須明白,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摻雜使假,所謂“擔當”必出亂子。把一顆公心堅固起來,誠心正義、光明正大、凝心聚力。倘若只為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只想著為個人和小集團利益去“擔當”,既無真功夫,也難有好效果。所以,理直氣壯、擔當勇為,不可飛揚跋扈、濫用職權,而要謙虛為懷、忠誠履職盡責;受到挫折和委屈,不可怨天尤人,而要挺直腰板,敢啃硬骨頭。心底無私天地寬。每事當前,總是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幟鮮明,敢于動真碰硬,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如此擔當方受人尊敬和擁戴。
敢擔當、善作為,需要勇氣開路。敢于擔當是一種膽識,首要的就是勇氣。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擔當就要自覺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食品藥品安全是高風險領域,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媒體聚光的焦點,也是諸多社會矛盾激化的觸點,是當前社會各界十分關心和關注的問題。食品藥品監管對象點多線長面廣,機構改革有利于消除監管盲區,增強監管合力,但更需食藥監管人員具備敢于擔當的勇氣、底氣和正氣,面對艱巨任務勇挑大梁,面對復雜矛盾迎難而上,面對嚴峻挑戰挺身而出,才能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要在精氣神上“鼓足勁”。新時代新使命,黨員干部應當厚植敢為人先的精神,鼓足實干勁頭,讓敢闖敢干成為自覺習慣。要在務實作風上“把穩舵”。作風來不得半點虛假,這就需要黨員干部處理好干與說、虛與實的關系,從實際出發謀劃工作、力求實效開展工作,辦實事不圖虛名,求實效不做虛功,特別是在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上,不能有半點馬虎,時刻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醒,有“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自覺。
敢擔當、善作為,需要才氣筑基。敢擔當,沒學識才干也不行,“打鐵必須自身硬”。有膽識、沒學識,敢擔當往往就會演變成逞匹夫之勇和胡作為、亂作為;沒原則、行不正,就硬不起腰桿挺不起脊梁,敢擔當就缺底氣、少人氣,也干不出什么大作為。當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正面臨著新舊問題交織和源頭風險、過程風險、潛在風險、社會風險、管理風險疊加的復雜局面,而新技術、新品種、新業態層出不窮,未知風險又在不斷增加,給食藥監管人員帶來越來越多的挑戰。僅僅依靠傳統簡單的“眼睛看”“嘴巴嘗”“手指摸”“鼻子聞”已經遠遠不夠。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向法律規章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工作實踐學習,向前沿科學學習,增加知識底蘊,做永不懈怠、永不停滯的學習型干部,不斷拓展認知領域,才能完善知識結構,增長真實才干;只有增長見識、放開眼界、開闊胸襟,實現“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融會貫通,才能學用相長、學以致用;只有行大道、行公道、行正道,政治上不觸“紅線”,工作上不劃“虛線”,生活上不越“底線”,強化修養、砥礪品質、提升情操,才能涵養品行,練好“內功”,固守正氣,積攢擔當能量,凝聚前行動能,守護好一方百姓的飲食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