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春至1945年春,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一場以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廣大黨員認真學習整風文件,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普遍提高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水平。在這方面,作為黨的高級領導干部的周恩來同志,為全黨同志樹立了光輝榜樣。
周恩來對于為愛國的、進步的人士祝壽,是十分熱心的,而對他自己的生日又是如何呢?1943年3月18日這天,是正在重慶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周恩來的農歷45歲生日。中共南方局的同志們特意為他準備了茶點慶祝生日。誰知周恩來知道后,卻大加反對,堅持不出席這個茶會。簡單地吃了一碗面條,周恩來就回到辦公室,結合兩年來的整風學習以及過去革命斗爭工作,認真進行了經驗總結和自我批評,為自己寫下一份《我的修養要則》:
一、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有條理;三、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四、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斗爭;五、適當地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地糾正自己的短處;六、永遠不與群眾隔離,向群眾學習,并幫助他們,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七、健全自己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
《我的修養要則》是周恩來寫給自己的“生日箴言”,更是寫給黨員干部的修養準則。這份提綱式的“要則”,看似簡單明了,卻從學習工作方法、自律自省、群眾路線、生活態度、黨性修養等方面為自己規劃了一篇“大文章”,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以及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縱觀中國歷史,古代王朝興衰更迭,居安思危的辯證思想是從幾千年社會政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經過千百年的沉淀,已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也正是這種憂患意識時刻給人們敲響警鐘,才使得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
分析借鑒近幾十年來國外一些社會主義政黨興衰存亡的經驗教訓,再縱觀黨的歷史,不難發現,要實現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牢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