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弼瑜
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嘉興科技城通過播放動漫短片讓廉政黨課變得活潑起來,新嘉街道通過幾個原創小品展現黨員風采,鳳橋鎮組織農耕體驗讓青年干部融入農村,而新興街道的黨員們這些天則回味著“紅船旁電影黨課”撰寫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段時間,南湖區黨課的“花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引人入勝——黨課改革“從0到1”的目標,正在這一堂又一堂日漸生動的黨課中走向現實。
如今在南湖區,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有趣、有吸引力的黨課已經很常見。過去,一些黨課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不乏這樣的場景:教員拿著講義在臺上照本宣科,黨員在臺下昏昏欲睡。為了提升黨課實效,讓更多黨員通過黨課提高理論水平、推動實際工作開展,南湖區在2015年推出黨課“十百千”工程,并于2017年在此基礎上啟動了“南湖黨課教學改革項目”,通過項目化手段推動黨課教學改革。
經過一年的實施,如今的南湖黨課已經煥然一新,有年輕黨員說:“本來上黨課怕枯燥,特地帶了手機充電寶,沒想到一堂課下來手機都沒碰過。”這樣的變化背后,是南湖區上下付出的大量努力。
“黨課姓黨,黨課是課”,這是黨課教學改革的“關鍵詞”。過去的黨課往往著眼于前者,雖然理論高度很到位,但因為講授者缺乏專業技巧,課程往往流于平淡,與實際結合也不多,整堂課缺乏節奏感,很難抓住聽課者的心,更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
過去的一年,南湖區重點攻克的就是實現“黨課是課”。不論是黨課還是基礎教育課程,教學取得實效所需的技巧和途徑是相似的。為此,南湖區委組織部特地向區教文體局申請“外援”,請來中小學老師,引入專業教學模式,培育一支黨課講師隊伍。通過分析一堂黨課應有的元素,運用專業教學技術,融入更多聽課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實時設置互動環節,把“滿堂灌”變成“有來有往”,讓聽課的黨員參與到黨課中,提高聽課“吸收率”。
經過改革創新,目前的黨課上課形式可能是一場理論“頭腦風暴”,可能是10分鐘不到的個人故事講述,可能是先進工作技術技巧交流,也可能是通過網絡的遠程互動,內容豐富多彩。上課地點可以是田間地頭、車間流水線旁,也可以是電影院、名人故居、手機終端。
同時,黨課內容也有極大改變,不再僅僅是“高大上”的理論,還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五水共治”以及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的好做法都被納入黨課中,身邊優秀黨員典型也成為黨課中值得一說的內容,更多黨員樂于在黨課中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收獲。
想要讓更多黨員享受到新黨課帶來的效果,必須在“從0到1”的基礎上實現“從1到n”。于是,從2017年開始,南湖區開始自主研發“示范課”。一年多以來,針對不同聽課對象的年齡、工作特點,已經精心打磨了37堂示范課,由來自不同領域的教員設計內容、承擔教學,采用小班化、互動等方式上黨課。
全區上下的黨員和黨課教員們從示范課出發,將先進的上課理念、方式帶到了全區各級黨組織中。今年5月,《2018年南湖區黨員科級干部講黨課目錄》出爐。由南湖區各機關單位、平臺、鎮(街道)的黨員干部精心“烹制”的492堂黨課,內容覆蓋全區各項中心工作和黨員黨性修養,既有深入的理論思考,也有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的實際操作。全區各黨組織均可結合自身需要,“點菜”預約聽課,方便全區黨員更有針對性地學習。
南湖區在2017年啟動“南湖黨課教學改革項目”,通過項目化手段推動黨課教學改革。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南湖黨課煥然一新。在“黨課姓黨”的前提下強調“黨課是課”,通過講課模式來推動黨課的進步。例如,通過分析黨課的元素和改進授課方法,提高黨員聽課的參與度和“吸收率”。同時,黨課的授課地點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課堂內,而是延伸到田間地頭、車間流水線旁、名人故居、手機終端,在不同空間將理論知識融進與黨員息息相關的工作生活之中,讓黨課變得平易近人,更接地氣,真正成為引導各項工作的“導航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