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明
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使海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肩負著前所未有的歷史重任,背負著前所未有的社會期待。對接國家戰略和響應國家號召,助力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宏圖偉業,海南才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背景下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
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中國更深程度、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然要求,后者產生于國際體系的發展進程,表現為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依存有時候表現為不對稱性,即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依存度超越后者的依存度,這種不對稱性導致某些國家對于他國的經濟變化過于敏感和脆弱從而滋生了不確定性①。正是基于這個原因,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涌動,有些人對全球化充滿了懷疑,他們對全球化求全責備,只能接受全球化利好的一面,而看不到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觀點,這種觀點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似乎更有市場。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出席達沃斯論壇年會期間,從深層次上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剖析當前全球經濟領域三大突出矛盾是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治理滯后、發展空間失衡①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8-01-18.。為此提出打造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為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關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習總書記也說,中國不搞任何排他性的安排,反對治理機制的封閉化和規則的碎片化。
中國奉行自由貿易規則。2001年中國主張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后主張升級建成的自貿區并將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系從“黃金十年”升級為“鉆石十年”。2014年中國首次提出建立亞太自貿區,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在越南峴港舉辦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推動共同聲明寫入推進開放的貿易與投資、反對自由貿易保護主義等重要內容。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推動亞太自貿區順利建成的階段性步驟,而海南是中國發展與東盟貿易的重要驛站,雙方具有發展海上貿易尤其是海產品貿易的區域優勢。因此,海南高舉對外開放的大旗和全面深化改革,建設全島自由貿易區和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體現了踐行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自覺意識和使命精神。
除了和東盟國家的某些地區發展貿易關系之外,海南還應該和兄弟省份加強聯系,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形成優勢互補的局面,通過地區之間的貿易實現共同繁榮目標。海南致力于打造海洋強省的目標,其海洋經濟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海洋產品出口的前景也相當可觀,這些對于中國內陸省份而言都具有比較大的吸引力。另外,海南擴大對外開放,著力點不僅僅應該放在貿易關系上,還應該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格局,例如和廣東、廣西、福建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加強光復絲綢之路精神的合作,聯合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和紀念園,展示海南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風采。
對外開放增加了經濟領域的相互依存,海南與其他國家地區和中國其他省份擴大合作的同時,自身應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克服相互依存帶來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完善自身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活力,強化政府監管和服務職能,推廣法治理念,強化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
中國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讓其處在風口浪尖,有些國家質疑中國“和平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背后的真實意圖,質疑其是否意圖推翻國際體系主流規則。從20世紀鼓吹“中國威脅論”開始,中國日益壯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遭受西方世界的質疑。美國現實主義學派的權力轉移流派認為,國際社會的權力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霸權國的地位受到挑戰國的挑戰,后者在自身權力不夠強大的時候只能被迫服從霸權國主導建立的國際體系主流規則,但是當其權力逐漸強大起來直到超越霸權國的時候,挑戰國將選擇通過武力顛覆現有的霸權體系,重新建立國際體系的主流規則。權利轉移流派的論調在西方世界一直有市場,一些美國學者鼓吹中美兩國共治的理念,認為未來世界不是G20共同治理而是由中美G2治理,就是受了這種論調的影響。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進行關稅制裁,挑起和中國的貿易戰,背后也體現了防止中國過于強大乃至挑戰美國霸權的擔憂。
不言而喻,不管美國政府將中國視為潛在戰略競爭對手還是戰略競爭伙伴,美國的對華政策中始終有防范中國的一面。這種政策取向受到了美國學界的推動,后者推出的“文明沖突論”“進攻性現實主義”等理論將中國置于美國的對立面。在素有“三駕馬車”現象的美國國際關系理論界,現實主義學派的影響根深蒂固,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的思想對其影響不容小覷。現實主義奉行零和博弈的思維邏輯,將國家之間的競爭和沖突看作常態而合作看作非常態,用這種思維邏輯觀察國際關系發展歷史,必定得出悲觀無助的結論,國家間關系也只會陷入無休止的沖突甚至戰爭。和這種零和博弈思維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奉行非零和博弈思維,認為國家可以通過合作和力量整合實現和擴大共同利益以及創造共同繁榮,通俗地講就是共同將蛋糕做大做強。而且,中國認為,國家間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主導國際關系的沒有單一的邏輯,國家到底是朋友、敵人還是對手是由他們之間的主體間性互動建構起來的,這種互動建構了國家之間的共同觀念。
自由貿易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是增強和維護國際和平的力量。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中國踐行世界和平建設者和國際秩序維護者承諾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稱中國不管發展到什么程度,都不會威脅誰,都不會顛覆現有的國際體系。2018年9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時聲稱中國干涉美國中期選舉,這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指責。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對于干涉別國內政不感興趣,中國一貫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中國踐行自由貿易規則,反對當今世界很多自貿協定對內開放、對外封閉的現象。中國歡迎其他國家搭乘中國便車,許諾將中國發展的成果惠及其他國家,中國樂于見到各國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中國反對治理的碎片和封閉化,主張不斷完善國際秩序賴以存在的國際規則,而這些規則是國際社會成員國共同創立的,體現了各國的共同訴求是他們彼此妥協的結果。中國堅持全球主義,反對普世性的價值觀念,堅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強加于人的單邊主義。
中國多次強調遵守國際社會經濟領域自由貿易規則的意愿和決心,是對質疑中國所謂真實意圖的最有力駁斥。反對關稅壁壘和推行自由貿易是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候的承諾,從那時候起,中國在貿易領域的言行便承受著國際社會的觀察和監督。如果說貿易自由是國際社會在經濟領域的主流規則的話,中國是一個遵守體系內規則的國家,從加入WTO開始,中國便不斷加快融入國際體系的進程,而并非像美國擔憂的那樣是一個企圖推翻現有國際體系主流規則的國家。在面對美國發動中美貿易戰的當下,中國積極尋求進口和出口的多元化,完善貿易格局,堅守自由貿易理念,是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有力回擊。
2013年,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倡議。2014年被西方智庫視作“一帶一路”必備要素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北京開幕,中國官媒將這一年看作“一帶一路”框架的形成期,將2015年看作相關規則的形成期。
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對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必然要求。“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合作領域是設施互通、貿易暢通、政策溝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海南的海口和三亞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②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海南日報,2018-04-14.被定義為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口和三亞的海港基礎設施的完善不但是深化海南改革開放的需要,也是服務于國家戰略的需要。
“一帶一路”倡議主張的合作并非僅僅停留在貿易層面,這和東盟倡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計劃和美國奧巴馬政府時期倡導的“環太平洋伙伴關系”有明顯的差別,后二者主要倡導聚焦于貿易領域的合作。習近平總書記在“4·13”講話中指出,海南要利用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契機,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務實合作,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教育、農業、旅游等交流平臺,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支點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①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海南日報,2018-04-14.。這充分體現,海南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有利于增進相關國家之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有利于促進相關國家之間的民心相通。
海南應該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在新時代自由貿易的大潮中熟悉自由貿易港的一般規則,將其與海南的發展實際相結合,讓自由貿易規則在海南落地生根,探索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典范。自由貿易港是全球最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形態。當今世界四個主要的自由貿易港區分別是阿聯酋迪拜港自由港區、德國漢堡港自由港區、美國紐約港自由貿易區、荷蘭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貿易區。這些自由貿易港是自由貿易和港口經濟結合的產物,是抽象的規則和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和國情現狀有機融合的結果。每一個成功的自貿港都是一個典范和案例,導向成功的相關因素各有不同,這注定海南在自貿港的建設進程中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頂層設計即法律法規的創新和具體措施即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因此成為可能。
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意味著海南將不斷向外界展示新風貌,展示自己治理海島、海洋和利用海洋資源的能力和效率,海南將更加開放,面臨更多的機遇、風險和挑戰。自貿區和自貿港是綜合性職能區域,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加工、倉儲、物流、金融等多種功能相互連接。因此,自貿區和自貿港管理機制應兼備統籌性、協調性和技術性。加快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建設,提升港口容納能力,做好港口園區規劃和區劃,推行智慧港口建設,以及規范港口交通及商業秩序應被提上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