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海丹
(鄂州職業大學,湖北 鄂州 436000)
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導致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給教育界的帶來重大影響。2012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4年5月2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編制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
這一系列部署,共同構成了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保障,是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支撐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基礎,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
以某一種信息化手段,如思維導圖、仿真、闖關游戲、微信公眾號等,研究其對于教學效果,或者關于信息化教學手段對于項目教學的影響和思考的影響的文獻比較多。借鑒這些文獻,結合教學實踐的效果,就思考如何應用多種多樣的信息化手段完成一個完整項目?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突破一個項目的難點?文章以《模擬電子技術》中“線性直流穩壓電源制作”項目為例,文章重點介紹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突破本項目的難點,讓學生簡單學學、快樂學、喜歡學。
一節沒有重點、難點的課是沒有效益的課,是一節失敗的課。對于教師來講,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準確把握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是教學最重要的中心內容,是一次課堂教學的主要線索,這部分內容,對舊知識的鞏固和后繼新知識的學習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線性直流穩壓電源制作項目圍繞的主題就是:如何將交流電變成穩定的直流電?具有一些能力的二極管、電容、電感、穩壓管等電子器件的特性就是重點。
教學難點是教學中難于理解或領會的內容,可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理論知識。
因為電子器件的特性本身是理論知識,學生如何“看見”二極管、電容、電感、穩壓管等電子器件的特性?這就是我們的難點,因為特性不像實物,我們“看不見、摸不著、聞不著”。為了突破這種現狀:因為老師說是這樣的,學生就認為所以是這樣的,借助信息化手段,使“特性”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看地見,感受到。
Flash動畫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實現。在Flash動畫里,我們可以看見“電流”。還可以通過游戲,將“電源”比作“人民幣”,“電子”比作“人”,“電流”比作“人走”,“電阻”比作“阻礙”,“電路”比作“路”:走得通的路,則有電流,反之,沒有。阻礙大的,電流就小,反之,電流就大。
借助Multisim仿真軟件,代替實物測量 ,既精確,又安全。學生在繪制電路圖的過程中,也能更加熟悉電路,熟知每個電子元器件的作用和特性,理解電路的設計理念,知道電路如何功能的實現。
二極管作為一種基本的電子器件,在電路應用相當廣泛。二極管,顧名思義,有兩個極,且這兩個極不一樣。它們有什么區別?如何分辨這兩個極?它們如何實現將交流電變為直流電的?為了學生更好掌握二極管的特性,借助以下信息化教學手段,表2。

表2 二極管分解和學時分配表
在表2可以看見,在講授PN結的形成的時候,我們借助flash動畫,讓學生“看見”電子和空穴是如何運動的,它們的運動如何改變材料內部的電結構,最后它們運動達到動態平衡時,形成怎樣一個結構?此結構就是PN結。因為PN結兩端電結構不對稱,因此稱為二極管。
在二極管的兩端接通電源,這個時候,PN結內部產生外加電場,學生通過flash動畫分析此時PN結內部電子和空穴的運動如何發生改變,PN結又是如何發生變化。改變電源的正負極,再觀察PN結內部電子、空穴的運動和PN結發生變化。由此便得出二極管的特性——單向導電性。為了驗證我們的結論,此時借助Multisim仿真,測量兩種情況下電路里的電流。經過如此學習,相信學生一定可以很好理解和掌握二極管的特性。
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應用是必不可少的,現學現賣。最后投屏軟件的應用,讓學生大膽及時反饋,提出疑惑和問題,教師及時答疑解惑。通過信息化手段,真實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①電容特性:電容兩端電壓不能突變。
②電感特性:流過電感的電流不能突變。
實際上,電容和電感的特性就是“電源”特性,可以先通過Flash動畫展示其特性,可視化其“濾波”功能,然后利用示波器顯示其電壓或者電流值,反映其“濾波”功能。
穩壓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第一種就是簡單的穩壓二極管,第二種是集成穩壓管。穩壓二極管作為一種特殊的二極管,所以放在二極管部分講解,結構簡單,組成穩壓電路也簡單,但是穩壓效果不是很理想。集成穩壓管主要是三極管構成,這是后續重點要學習的內容,所以在這里可以主要講解集成穩壓管的分類和使用。
重點不一定是難點,難點一定是重點。成功的課堂教學一定要突出重點,一定要突破難點。重點的突出有利于難點的突破,而難點的突破也有利于重點的深化理解。
以微彈屏、Flash動畫、學習通、微課、虛擬仿真軟件等為代表的資源和教學方法,運用于教學過程,實現理虛實三位一體的多維課堂,充分調動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強化技能訓練,使教學活動更高效。教師也應該始終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持續更新信息化教學手段,并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旨在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謹記一切信息化教學手段都是為了教學,避免掉入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