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11月15日,北方地區將全面啟動今冬供暖,一場冬季天然氣供應的攻堅戰即將展開。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8.2%,除化工用氣小幅下降外,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和發電用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供暖季的到來,無疑將會讓天然氣需求更加旺盛。
10月31日,由香港中華煤氣、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設的港華金壇儲氣庫在常州市金壇區正式投產,這是中國首個由城市燃氣企業建設、運營的大型地下儲氣庫。
港華金壇儲氣庫總投資約12億元,第一期10口井預計到2022年將全部建成,年總儲氣量將達4.6億立方米,工作氣量近2.6億立方米,最大供氣能力為500萬立方米/日。
按一個三口之家日均用氣0.5立方米計算,港華金壇儲氣庫第一期建成后,可以保障1000萬戶家庭、連續50天的日常生活用氣。
近年來,中國天然氣消費市場快速擴張,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天然氣累計消費量僅468億立方米,2015年增至1931億立方米。預計到2020年,氣化人口總數將達到4.7億,全國新增城市燃氣需求達233億立方米,年平均增速將高達10.5%。同時,天然氣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將提升至10%,天然氣消費總量或達3600億立方米。
在香港中華煤氣行政總裁、港華燃氣董事會主席陳永堅看來,盡管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天然氣的國家,但中國天然氣的大規模、商業化使用也只有短短20年時間。自1999年西氣東輸工程啟動以來,天然氣消費以每年兩位數增速快速增長,但在這個過程中,天然氣輸配、儲存能力還未能跟上消費的增長。
整體而言,中國天然氣供需存在季節性和地區性的不均衡情況。這是由天然氣消費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夏季需求疲軟而冬季旺盛,在城市燃氣消費量比較高的北京,冬季最高月用氣量甚至是夏季最低月用氣量的6到8倍。
面對這一難題,國際發達國家普遍選擇儲氣庫的調峰方式,相比起其他冬季保供調峰方式,地下儲氣庫具有儲氣容量大、不受氣候影響、安全可靠、能合理調節用氣不平衡等優點。
目前全球已建成700余座地下儲氣庫,主要分布在北美、歐盟等地區,一般占年消費量的13%~27%。根據國際經驗,對外依存度達到和超過30%的國家,工作氣量一般達到消費量的12%以上,如法國、德國等。
然而,中國儲氣庫工作氣量占年消費量的比重僅在4%左右,遠不足以應對儲氣調峰的嚴峻挑戰,對冬季經濟的平穩運行也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面對這種情況,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支持各類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天然氣儲氣設施。2018年4月2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出臺《關于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家政策層面第一次明確了儲氣責任劃分與儲氣能力指標。
《意見》指出,供氣企業到2020年擁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到2020年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
業內人士表示,具體的指標制定是責任與市場平衡的結果。一方面,這些指標是政府要求企業必須履行的儲氣義務。另一方面,隨著天然氣市場化進程加快、產業配套政策完善,儲氣設施在承擔保供責任的同時,有望成為企業的優良資產。
在此背景下,港華金壇儲氣庫應運而生。作為一家擁有150多年歷史的能源供應商,香港中華煤氣早在2009年就極具前瞻性地提出在華東地區建設地下鹽穴儲氣庫的構想,并進行了預可行性研究。
2011年5月,港華金壇儲氣庫項目正式立項,同年10月與中鹽金壇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拉開了項目建設序幕。2014年,港華金壇儲氣庫項目正式宣告開工建設,項目分地面、地下工程兩部分,由港華儲氣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地面工程,由鹽化公司投資并承建地下鹽穴工程。2017年8月26日,港華金壇儲氣庫“往來1井”正式開始注氣排鹵,2018年6月23日,在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中石油東部銷售公司、北京油氣控制中心等多方的大力支持下,西氣東輸與港華儲氣庫順利通氣。
目前,港華金壇儲氣庫一期已建成3口井,庫容約1.5億立方米,有效工作氣量為約8800萬立方米,最大供氣能力為200萬立方米/日,并于2018年10月31日宣布正式投產。
今年年初,港華燃氣集團和中鹽金壇鹽化公司雙方達成戰略共識,宣布繼續擴大合作,在原有10口井的基礎上,再增加12口井,屆時港華金壇儲氣庫總儲量預計達10億立方米,工作氣量近6億立方米,將有力推動城鎮燃氣行業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提升天然氣調峰能力。

港華金壇儲氣庫投產。
在中國已建成的26座大型地下儲氣庫中,其中25座均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運營,港華金壇儲氣庫是唯一由城市燃氣企業建設、運營的儲氣庫,開創了城市燃氣行業的先河。
世界上典型的天然氣地下儲氣庫類型有4種:枯竭油氣藏儲氣庫、含水層儲氣庫、鹽穴儲氣庫、廢棄礦坑儲氣庫。其中,鹽穴儲氣庫是在地下鹽層中通過水溶解鹽而形成空穴,用來儲存天然氣。
從規模上看,鹽穴儲氣庫的容積遠小于枯竭油氣藏儲氣庫和含水層儲氣庫,單位有效容積的造價高,成本高,而且溶鹽造穴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但鹽穴儲氣的優點是儲氣庫的利用率較高,工作氣量可達到總庫容的60%,而且瞬時吞吐量大,注氣時間短,墊層氣用量少,需要時可以將墊層氣完全采出,而且其特有的溶腔造型以及雙重閥門的設計,可以讓天然氣儲藏做到萬無一失。
選擇鹽穴儲氣庫有一定的講究,除了鹽穴大小要合適以外,一般鹽穴深度也要保持在600~1800米。而金壇地區擁有豐富的鹽巖資源,鹽盆占地60.5平方公里,地下儲鹽量達162.42億噸。港華金壇鹽穴儲氣庫深入地下巖層800~1000米深,具有隔水及致密性好的特點,不會造成氣體流失,不會發生化學反應,也不可能產生自燃現象,能夠實現對天然氣的長期保存。
據港華燃氣高級副總裁、港華儲氣副董事長朱健穎介紹,項目由香港中華煤氣與中鹽金壇鹽化合作投資和建設,“強強聯合”的合作模式使雙方發揮各自特長,有利于節約施工時間及成本;在項目建設中汲取了多方經驗,邀請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技術人員以及來自德國、法國的專家作為技術顧問,保障了儲氣庫建設的安全性和技術先進性;同時,港華金壇儲氣庫率先應用“叢式井”鉆探技術,解決了因為地形地貌而無法鉆探直井的困難,實現了多個井口位于同一井場、共同使用配套設備,大幅節約了土地,節省了道路、井場、管道等工程投資,運行管理效率更高。
常州市金壇區常務副區長陶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金壇天然氣大型儲氣庫項目是國家能源基礎設施的重點工程,也是長三角地區天然氣儲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建成52億立方米的儲氣能力。隨著港華燃氣金壇儲氣庫項目的運營投產,將更好的鞏固金壇天然氣儲氣庫在長三角調峰、應急保障甚至戰略儲備的地位,并對提升地區天然氣保供能力、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香港中華煤氣行政總裁、港華燃氣董事會主席陳永堅表示,港華金壇儲氣庫投產是港華燃氣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為周邊地區及全國的燃氣供應提供6億立方米應急調峰儲備,保障能源穩定供應、拉動城市經濟發展。
未來,隨著國家天然氣管網的逐步開放及市場化程度的加深,港華金壇儲氣庫將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臺,將業務擴展至全國范圍,并探索多種經營模式,開展進口LNG、儲氣空間租賃等業務,實現天然氣產供儲銷的協調發展,探索符合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的儲氣商業模式。
在香港,中華煤氣的供氣管網全長逾3600公里,服務近190萬用戶;在內地,港華燃氣業務遍布23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售氣量達195億立方米。建設港華金壇儲氣庫,不僅是業務發展的需要,更是港華燃氣作為一家公用事業企業的責任所系,民生所向。